“因為隻有農民在交稅,而地主、商人、藩王們是基本不用交稅的,他們的稅負全部轉移到農民身上去了。”
“怎麼會這樣呢?”對於經濟稅收等知識不甚了解的穆弘不禁開口問道。
“大明的稅收主要是農業稅,稅收形式主要是人口稅和田畝稅,其中田畝稅隻有不到百分之六,這是有明文規定的,沒人敢擅自更改。但人口稅卻是極重,遠比田畝稅要高。皇上,您說是農民多呢?還是地主商人多?”
“當然是農民多咯。”
“那就好了,土地隻有那麼多,田畝稅不會發生變化,按人口收稅看似減輕了稅負,但實際上卻是加重了稅負。你想農民要養活那麼多人口,不僅需要糧食,還要交繁重的人口稅,故而他們的積蓄不會太多。而地主、商人則不同,他們要交的田畝稅不變,人口稅也不多,積蓄便會豐厚。一到災年,他們就能大撈一筆,通過借貸、強買等手段,許多良田就落到了他們手中。農民則一無所有,他們要想活命就得成為地主的佃戶。地主們絕非善類,他們會把自己那一份人口稅也加到佃戶身上。那些佃戶不但每年要交大筆租子,還要交自身繁重的人頭稅。這等於是受到朝廷和地主的雙重壓迫。皇上要出兵攻打後金,當然是要加稅,叫苦的自然是那些活在底層的農民了。”
“聽愛妃這麼一說,朕有些明白了,這稅製是該改一改了。”
“不僅稅製要改,這征稅的機關也要重新設立了。”
“為何?”
“皇上沒聽說過狼狽為奸嗎?”
“你是說稅吏會和地主們勾結起來欺瞞朕?”
“皇上隻說對了一半,那些地主哪個不是有私人武裝?皇上要對他們征稅,不使用武力怎麼行?”“專門建立一支收稅的軍隊?”
“是的。”
“朕記得兩淮鹽運司就有一支的軍隊,專門負責緝私和征稅,但是效果不怎麼好啊,曆年來鹽稅虧空多達四百多萬兩。”穆弘想起來這曆代都有專職的征收鹽稅的軍隊,大明也有,他在兵部曾經見到過這樣一個名目。
“為什麼會有人販私鹽?那是因為官鹽的稅率太高。走私的人多了,官鹽就賣不出去,為了保證每年的稅收,鹽運司不得不加高稅率。這樣走私的人更多,結成一個個販私鹽的團夥,擾亂社會秩序,長此以往,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那愛妃的意思是削減稅率?”
“不,放開鹽業,皇上可以下旨任憑各地鹽販到產鹽區販鹽到各地,隻在出鹽場時抽取場稅即可。沒了高價官鹽,誰還去販私鹽呢?這樣既保證了稅收,又可以削減不少開支。”
“既然要節省開支,那愛妃為何還要朕建立一支新的稅軍?”
“嗬嗬,如果皇上可以不收田畝、人口稅,那這稅軍不建立也罷。”紅衣少女笑道。
“不收人口稅了,隻收田畝稅。然後沒收些支脈皇族的封地、財產,查辦些貪官,再搞捐官,撈些地主的錢,應該能撐上幾年。不過這稅軍還是得建立的,朕手上沒有自己的軍隊可不行。”
“嗬嗬,妹妹真是聰敏。”絕色女子看向紅衣少女時不由得多了幾分尊敬。
“姐姐過獎了。”紅衣少女紅著臉道。
“月琴,擬旨。”穆弘思考了片刻之後道。
早朝上,穆弘將自己擬的三份聖旨向朝臣們公布,引起朝野一片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