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京城外傳來大炮轟鳴聲的時候,小四知道這一天還是來了。
這是大明的軍隊在誓師,他們馬上就要出征遼東,消滅那裏的女真族。
“四爺,外麵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麼吵鬧?”董小宛從睡夢中醒來摟著小四的肩問道。
“要打仗了。”小四自語道。
“打仗?和誰打?”董小宛問道。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是和後金。”小四抱著她道。
“這仗會打多久?”董小宛問。
“應該不會太久,睡吧。”小四拍了拍她的肩道。
山海關下,龍旗飄揚,氣勢如虹,無數武官聚集在山海關車站兩側,伸長了脖子向京城方向遙望。他們在等待,等待帝國最高統帥專列的到來。
遠處一列金色的機車緩緩駛來,人群出現了騷動,紛紛朝站台上湧去。大批身穿青灰色棉布軍大衣戴著鋼鐵頭盔的士兵握著步槍在維持秩序,不讓來自當地穿得雜七雜八的民眾接近。隻有一些身穿西式服裝扛著老式照相機的人被放了進去。
這個場景很讓人疑惑,大明朝究竟是怎麼了,才短短幾年時間,為什麼突然之間多出了那麼多古怪的東西與製度?
有錢人家不再使用蠟燭,而是用上了真的夜明珠(電燈),繁華的街道上、馬路邊都有這種高高懸掛著的夜明珠。從此距離不再是問題,繁華的城市之間都建造了鐵路,通了火車,而火車這種東西也正在向著遙遠的地區延伸。
和火車一樣,電報與電話也在向著各個城市蔓延,當然一般是用不了的,隻有那些衙門、軍隊、學校、富商們才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
港口裏出現了許多冒著濃煙的大船,這些大船運送著海量的貨物來往於各大港口之中,方便了水上交通。
孩子們全都被強製送到學校去學習,讀的不再是四書五經,而是一些大人們都看不懂的符號、文字;聖人們強調的男女授受不親被廢除了,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還是男女同校。據說這個措施要一直持續十年,好在這十年裏大人們不需要向學校繳納任何費用,還包吃包住,大人們也都樂於接受。畢竟對於這些普通人的家庭來說,學校幫助他們分擔了十年的養育費用。
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街道上出現了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原本閑在家中的老爺太太們也出來逛街、逛百貨商場、看電影、進舞廳、聽音樂,享受各種新政帶來的變化。
城市裏的人變得多了起來,越來越多來自鄉下的農民進入了城市,進入了城市中各大正在瘋狂擴張中的工廠去工作,換取微薄的收入。好在每年年末他們都可以憑著工廠出具的勞動合同以及上工情況到財政司領到一定的皇室發放的補助,改善一下生活。
各大錢莊、票號全都被取締了,一家家大明銀行出現在城市中吸納著來自城市中人們的銀子,然後投入城市建設中,回報給存款人以豐厚的利息。隻是他們拿到手裏的不再是白花花的銀子,而是一張張印有皇帝頭像標有數字鑲著金邊的紙幣或者是響叮當的銀質硬幣。很多人反對,但是回答他們的是無情的警棍。也有很多人去印製這種紙幣,但是每天都有無數人因為造假而被砍掉腦袋。
各地的城市裏機器轟鳴,工人、原材料進進出出,流水線一般的生產讓整個大明帝國變得異常繁榮,到處都是鶯歌燕舞、燈紅酒綠。
這一切都是因為皇室在有計劃地購買各地的農田,導致百姓失去了土地,不得不進入城市、長礦中去謀生。但是皇室又建立了學校,解決了他們下一代的撫養問題,每年還發放補助金,維持他們的生活,使得他們無法抱怨。
這是一循環,皇室以軍隊為保障從一座城市的農民、地主手中買來土地,然後開辦礦場、工廠解決來就業問題。又把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和建起來的房子賣給得到巨額金錢的農民、地主們消費,悄悄地賺回了利潤,再投入到其他城市的開發中。於是一座一座城市在皇室的操控下完成了工業化。而在皇室控製的報紙雜誌中看不到任何負麵消息,有的隻是完成工業化的城市中人民是多麼幸福,多麼自由。
人們生活在現實富足的社會中,絲毫沒有感受到這種剝削,這種壓榨。這個過程看不到血與淚,但是啟動這項計劃的最初動力,也就是原始資金的積累卻是充滿血雨腥風的,無數的官員因為這項計劃而被抄家滅族。而各大金礦、銀礦全都加足馬力在生產,為皇室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力。同時崇禎皇帝為了斂財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為了籌集足夠的資金,他下令打開了大明曆代皇帝的陵墓,將裏麵的金銀珠寶搬運一空,留下了一張張借條,然後曆史上所有王朝皇陵全被他借了個遍,由此得了一個稱號:扒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