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即使抱著給予的心態,也要有點小聰明(1 / 2)

戰國時,齊國的田忌很喜歡與王公大臣玩賽馬,卻因自己的馬不如別人的而經常輸。原來,田忌的馬上中下三等都比對手的馬差一些,若對等相比,田忌肯定全輸。

田忌手下有一名員工叫孫臏,他對田忌說:“大人,既然這樣喜歡玩賽馬,我可以設法讓咱們贏過對方。”田忌一聽非常高興,也非常相信孫臏,就與齊王和諸公子大臣下千金賭注來比賽馬。

待到開始比賽時,孫臏就對田忌說:“大人,先用我們公司的下等馬與對方的上等馬比,再用我們公司的上等馬與對方的中等馬比,最後用我們公司的中等馬與對方的下等馬比,肯定能勝。”田忌就遵照孫臏之言而行,三局比賽下來,結果田忌以一負二勝贏得了對方。

在馬匹、技術、騎手等條件均無改變的情況下,孫臏隻是巧妙地改變出場次序,結果在整體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卻取得了勝利。這正印證了那句話:“拚命幹不如巧幹。”不要隻賣力地工作,而是要更聰明地工作,這個道理也許大家都懂,卻很少有人會去實踐。因為大部分的人仍舊認為,在工作量與成功之間存在著一種直接的聯係,即一個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他獲得的成功就越多。

但現在,這種觀念需要改變了。一位知名的物理學教授睡到半夜醒來,發現他的實驗室裏燈火通明。他開門一看,他門下的一名學生正在實驗台前忙碌著。

教授關心地問:“你這麼晚還沒休息,你現在做實驗,那麼白天做些什麼呢?”

“我白天也都在做實驗啊。”

教授稍微停頓了一下,說:“勤學固然很好,隻是我十分好奇,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做實驗上,那麼你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故事中,那位自以為好學不倦的學生,用了所有的心力在實驗上,忽略了思考才是學習的根本,實驗的目的隻是幫助思考而已,結果是本末倒置。埋頭苦幹、積極投入的態度固然是好的,然而不懂得如何拿捏,盲目透支精力卻是不必要的。

成功人士不僅賣力地去工作,他們更會在行動前進行思考,即他們是主動思考,而非僅僅處於被動。所以,在工作中不要光去做事情,而要經常坐下來想一想。如果你不能抽出些時間去思考、製定計劃、安排優先順序,你的工作就會變得異常辛苦,同時你將不能享受聰明地工作所帶來的收益。記住:有才幹,還要會巧幹。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京城汴梁發生過一場火災。一夜之間,大火把整個皇宮化為廢墟。災後,宋真宗命令丁渭主持修複皇宮的工程。可以想象,當時的條件是怎樣的落後,要完成這麼大的工程,困難實在不少。例如:取土不易,因為要到郊區去取土,路途太遠;運輸不便,不僅是運土,還需要運輸各種建築材料;廢墟難清理,因為大火造成大片廢墟,致使垃圾“堆積如山”,想要一下子清理完真是“難於上青天”。

麵對這麼多的麻煩,丁渭卻不慌不忙地運用相似聯想作了通盤謀劃。首先他下令挖皇宮前麵的大街取土,不幾天,大街被挖成了一條大溝。他又下令把汴河引入大溝,使這條大溝作為臨時河道,以解決運輸問題。等到皇宮修複後,丁渭便命令將廢墟上的瓦礫垃圾填入溝中,重新把大溝填為平地,這樣,就又恢複了大街的原貌。丁渭巧妙的通盤謀劃,不僅節省了巨額經費,而且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這種“一舉而三役濟”的結果,也是“聰明的工作”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