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鞠躬禮
鞠躬禮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在現代生活中,可以說是最重的禮節之一。主要用於喜慶、哀悼的儀式中,在正式社交場合也有使用。
在追悼會上,向遺體告別儀式上要行三鞠躬,也稱最敬禮。鞠躬前應先脫帽,身體成立正姿勢,目光正視,上體向前下方彎曲,約成10°。在結婚典禮上,新人要向家長、主婚人、來客等三鞠躬。
一般的鞠躬,為一鞠躬,可以微微一彎,也可以成45°。彎曲度數越大,禮節越重。一鞠躬常用於晚輩見長輩、學生見教師、演講者對聽眾、表演者對觀眾等情況。
日本國禮節較重,鞠躬禮常用,遇到對方行鞠躬禮時,應當還以鞠躬禮。
在行鞠躬禮時,應當表情適當,身體穩重,目光專注。
五、鼓掌禮
鼓掌禮是在公眾場合常用的一種較熱烈的禮節。歡迎客人時,上級來臨時,對演出表示歡迎、祝賀時,對演講、發言者表示讚同、致意時都常用鼓掌禮。鼓掌時,目視受禮者,動作要文雅、自然,不應過分猛烈,並要隨眾而止,看體育比賽盡可以熱烈些,但也應注意自己的身份,不可忘形失態,影響公共秩序。
六、擁抱禮
擁抱禮是西方國家通用的一種禮節,我國還不多用,隻是在國際交往中對比較熟的朋友才施此禮,而且僅用於同性之間。
擁抱禮的方式是雙方相對,雙臂張開,表示要行擁抱禮,接著右臂高,左臂稍低,兩人靠近,上體接觸後,雙方用右臂擁住對方的左肩背部,左手稍微抱持對方的腰部,有時手可以輕輕地拍一拍對方的背部,頭部向左,口稱“歡迎”、“你好”等,然後二人交換一下姿勢,向對方右側再行擁抱禮。
由於這種禮節我國不用,所以在接待外賓時,應待外賓主動要行擁抱禮時,才響應對方,行擁抱禮,一般不采取主動。
七、接吻禮
接吻禮同擁抱禮一樣,也是西方國家通行的禮節,而且比擁抱禮的使用還要頻繁還要更講究。父母在逗自己的兒女玩耍時,以親吻孩子來取樂,這僅是一種親昵的表示,以後才發展成為一種禮節。
行接吻禮應當注意身份和接吻的形式。
在社交場合,雙方在行擁抱禮的同時,臉頰一貼,然後換一下方向再貼一貼,這便是最親熱的禮節了。長輩對晚輩,吻一下晚輩的前額即可,西方國家男女之間也通行此禮。
在西方國家,曾流行吻手禮。與女子相見時,行吻手禮,即女子把手伸出,手掌向下,對方向前輕輕接住女方手指前端,在手背上吻一下。當然,行此禮,必須要等女方主動伸出手來,不可貿然地拉女方的手親吻。
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在親吻首領、長輩時,隻能吻他的衣襟、腳趾或腳下的土地,表示出極其尊敬的態度。
接吻禮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歡迎,因此要注意入鄉隨俗。
公共場合的禮儀
一、行路
人們在上班下班、辦事購物、假日休息時總要行路。道路是最基本的公眾場合,一個人單獨行路的機會比較多,所以能不能自覺地講究行路的規則,尤其能反映一個人修養水準的高低。
(一)遵守交通規則
道路上機動車、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和行人南來北往,車水馬龍,十分繁忙,必須遵守交通規則。步行要走人行道,橫過馬路要走橫道線,騎車要走慢車道,拐彎要伸手示意,不超速,不帶入,不並行,嚴禁闖紅燈,聽從交通警察的指揮。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交通的暢通,使大家能順利地通過,同時也保證了人身安全。
(二)保持道路衛生
保持環境衛生是人類健康生活的需要,講究公共衛生是每一個人應當具備的起碼公德。不要在道路上隨地吐痰,亂拋雜物,更不應亂扔瓜皮果核。自覺地尊重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出門一定帶上麵巾紙或小手絹,有痰要吐在麵巾紙或手絹上,否則隨地吐痰會影響市容,搞不好還會同別人發生口角、摩擦,還容易傳染疾病。我們應當自覺養成注意公共衛生的文明美德。
(三)禮貌待人
在路上,與年老人相遇,要主動讓路;遇到婦女兒童不要擁擠;遇到路人摔倒,要上前扶一扶;別人掉了東西,看到了要招呼他一下;到人多擁擠的地方,要自覺依次而過,三人以上同行,不要並行,不要嘻笑打鬧;不在道路上停下來長談,影響交通;碰了別人或踩了別人要及時說聲“對不起”,別人碰了自己,踩了自己,不必過分計較,必須說一下的,可以禮貌而委婉地說一聲“請你注意一下”;遇到蠻不講理的人,不要與之糾纏,盡早擺脫,必須講清的,也不可以大聲爭吵,那樣有失身份。常言說:“有理不在言高。”始終保持理智而冷靜的態度,就不致釀成更大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