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應天城外四十公裏處,有一處關卡,名為龍牙。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兩山夾峙間,巍然聳立著雄壯的關門、關牆,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此時天色已幾近黃昏,龍牙關的城牆在夕陽的照射下好似鑲了一層金邊,城樓之上,一杆“蕭”字黑色大旗隨風搖擺,格外地顯眼。
龍牙關外不遠處,茫茫大地上紮滿了營寨,隻聽得十幾個兵士在城下不住地叫罵,叫罵了許久,城樓上的兵士仍是毫無反應,城下兵士似是叫的累了,聲音越來越小,麵露疲憊之色。
兵士身後的營寨中,一個身著白色鎧甲的中年男子見狀,歎了口氣,吩咐身旁的傳令官,將那些在陣前叫罵的軍士喚回。中年男子仰頭喝了口水,輕捋虎須,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中年男子正是楊芷芸的二叔,老將楊儀的次子——楊門虎將楊宗景。此前楊宗景奉皇命率十萬大軍前往西蜀平亂,正當他率兵在蜀地陷入酣戰,即將完成西蜀的平亂之際,卻聽得後方傳來戰報,寧王、趙王、齊王三王同時發動判亂,三路叛軍聯手破城,已逼近國都應天府,楊宗景急忙調遣軍隊火速趕回應天進行救援。
當他從蜀地趕回應天時,叛軍已將應天府外的三個重要關卡牢牢占據,通過占據這三個險要關卡,前來救援的援軍被叛軍均被攔堵在關外,若是無法攻破這些關卡,就無法解除應天之圍。
幾路援軍商量之下,決定兵分三路,分別由三位將領率軍攻打這三個關卡,隻要能將其中的一個關卡攻下,其餘兩路援軍均可經由此關打通前往應天的道路。
而這三路隊伍中,以楊宗景所率領的楊家軍實力最強,那龍牙關在三個關卡中雖然地勢最為險要,但受城樓規模所限製,所能容納的人數最少,相對而言,反倒易於攻陷。
楊宗景率領最強的楊將軍攻打龍牙關,大家都將希望寄在楊宗景身上,希望他能早日攻陷龍牙關,以此為突破口,前往應天城,拯救被困城中的皇帝。
楊宗景本人身為大周武將榜上排名第五的名將,率領近十萬大軍,想來要攻破小小的一個龍牙關,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可當他到達龍牙關下之時,卻驚奇地發現,負責鎮守龍牙關的將領居然是寧王手下第一大將——蕭煜成!
這蕭煜成乃是大周武將榜上排名第二的將領,他在近些年來的殿前比武當中,無一敗績,眼下大周武將榜上排名第一的將領雖然是自己的父親楊儀,但楊老將軍之所以能在武將榜上長期位居第一,實是拜先帝生前金口所賜,其實楊儀老將軍已邁入花甲之年,近幾年從未參加過殿前演武,若是真要與年輕勇悍的蕭煜成動手,應當不是他的對手。
這龍牙關有著蕭煜成在此把守,楊宗景幾日來已多次嚐試攻城,均是傷亡慘重。向來眼下應天城的守衛工作應該是由自己的父親楊儀老將軍來負責,以父親的統兵能力,加上城內的十萬守城兵士,暫時抵擋叛軍的進攻應該不難。隻是時間久了,一旦城內的糧草不繼,到時叛軍便有機可乘,楊老將軍能不能一直守護應天城不被攻破,可就難說的很了。
楊宗景的大軍被擋在龍牙關外多日,那蕭煜成卻從未率軍出關與自己正麵對敵,隻是一味地靠著地利進行防守,有他在關上指揮,無論楊宗景多少次嚐試攻城,都是徒勞無功,楊宗景隻好不斷地派兵士前往陣前叫罵,企圖引他們出城與自己一戰,在平地上與他們對攻,些許還有獲勝的可能。
就在不久之前,楊宗景曾讓自己的侄女楊芷芸前往洪都府向楚王宋權求援,楊芷芸也走了有些時日了,若是路上順利的話,算算時間,應當帶得救兵趕回來了才是,可是到現在依舊不見救兵的身影,莫不是芷芸路上遭遇了什麼不測?想到這裏,楊宗景冷汗涔涔,不禁變得焦躁起來。
此時太陽即將落山,夜幕降臨,今日依舊是一無所獲,楊宗景深深地歎了口氣。就在這時,隻聽得帳外的傳令官高聲報道:“報告將軍!那蕭煜成率兵出城了!”
“什麼!蕭煜成出城了?”楊宗景一個激靈坐起身來,跑到了帳外,凝神一看,隻見龍牙關下,身長八尺的蕭煜成臉上帶著麵罩,身著黑色鎧甲,弓箭隨身,手持一杆巨大的畫戟,坐下烏騅馬油光放亮,不住地引頸長嘶,蕭煜成冷冷地注視著前方,散發著驚人的殺氣。蕭煜成身後一隊人馬列陣在身後,手持兵刃,虎視眈眈地朝著楊宗景的方向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