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亂世當起,不僅是平陽公主的個性表現,更是她助父起兵馳騁疆場的準則。
後來,李淵調到太原任留守,平陽公主與柴紹仍留在長安,隋煬帝的暴政激起了全國農民起義。李淵也在這時起兵了。他分別給在外的兒子建成、元吉,女兒平陽公主送去密信,告知自己的起義計劃,平陽公主本非等閑之輩,她同柴紹一直注意著時局的變化,並等著父親的消息。這天,平陽公主和柴紹正在長安的家中研讀兵書,父親的密使突然來到。平陽公主和柴紹看了李淵和李世民的密函之後,便連夜商量如何行動。
個性謹慎周密的人越是緊要關頭,越顯示出了冷靜的處事原則,諸葛一生惟謹慎,未出茅廬三分天下,而平陽公主頗有諸葛之風。她認為,父親和兄弟起兵之後,必須盡快奪取關中之地,才能有一個相對穩固的根據地,否則難以立足。如果自己在關中一帶集結力量,將來與父兄之兵遙相呼應,戰事會順利得多。
當天夜裏,平陽公主便為柴紹打點好了行裝,並一再叮囑說:“父親那邊情況很難預料,萬一他們提前舉事,你在路上肯定會遭官府通緝,所以一定要謹慎行事,千萬不可大意。”柴紹便趕在城門剛剛開啟之時出城。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平陽公主隻把柴紹送到府門口,一個人的性格能從一點一滴中看出來,謹慎、精細性格之人,事無大小,都能周密細致處理。
送走柴紹之後,平陽公主料到父親可能馬上舉事,自己也得趕緊準備,她立即秘密地處理了家中的一些貴重東西,帶上所有的金銀細軟離開了長安,回到雩縣的莊園。
以平陽公主的個性,父親起義她決不會袖手旁觀的,平陽公主深知,父親起兵的頭一個戰略目標一定是關中。因為關中是富饒之地,經濟比較發達,而且李淵是關隴豪族,在關中地區勢力很大,所以有較大的感召力;另外地處關中的長安,是隋朝的都城所在,一旦攻下長安,不僅可以獲取大量的糧食和其他軍備物資,關鍵是有利於擴大政治影響。為了策應父親的起義,她便立即加緊組建武裝。
當時附近的百姓因不堪隋朝的殘酷統治,不少人被迫造反,有的參加了農民起義軍,有的則成了打家劫舍的“綠林盜賊”。平陽公主便變賣了家產,散發給當地貧苦的農民,吸引他們參加自己組織的反隋隊伍,山中的一些亡命之徒也紛紛投到平陽公主帳下,很快就組成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於是,平陽公主在雩縣宣布起義,響應父兄反隋起義。這支軍隊被人們稱為“娘子軍”。
平陽公主起義之初,雩縣一帶已有多支反隋的義軍;其中西域胡商何潘仁領導的隊伍勢力最大,擁有幾萬人。他們以司竹園為根據地,何潘仁自稱總管,並把避禍在家的前尚書右丞李綱擄進營中擔任長史,為其謀劃,屢次擊敗前來鎮壓的隋軍。平陽公主認為,若能將這支隊伍拉過來,必將壯大自己的勢力,在雩縣一帶開創一個新局麵,在關中一帶造成更大的聲勢。於是,她就派自己的心腹家僮馬三寶前往司竹園,打算說服何潘仁歸於自己麾下。
馬三寶為人非常精明,很會見機行事,他不僅武藝精湛,而且能言善辯。他來到司竹園之後,向何潘仁陳述利害,曉以大義,勸他認清大勢,與平陽公主合作。何潘仁雖說是個西域胡商,但由於在內地日久,所以對關中一帶的情況了如指掌。他也認為,將來能成大業的必是李淵父子,所以也有意投靠,加上李綱從中發揮作用,何潘仁表示願意率部歸順平陽公主。
李神通是李淵的從弟,也就是平陽公主的族叔。他本來居住在長安,但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之後,他自然受到牽連,幸好他及時得到了消息,才逃脫了官府的緝捕,潛入雩縣南山。在京師大俠史萬寶及河東裴劫、柳崇禮等人的協助下,李神通在南山聚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