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叛逆型性格的做人(2)(1 / 3)

梵高在自殺前的絕筆畫《阿德琳娜·雷沃克期肖像》在紐約克裏斯蒂拍賣行以1375萬美元的高價成交,然而,這樣一位藝術大師生前卻備受冷落。長期的貧困、疾病、受歧視等因素,嚴重損害著他的健康。縈繞心頭的憂愁和鬱悶使他患了精神病。除了藝術之外,他得不到一絲人間的溫暖。最後,他終於毅然決然地自己結束了他那短促而寶貴的生命。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在荷蘭北部布拉邦特省的一座小城鎮。父親是一個牧師,渴望他繼承父業,梵高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往,卻從小顯示出藝術才華。父親把他送到城鎮附近的一所寄宿學校讀書。在學校,他喜歡獨自一人收集植物和昆蟲標本。

1869年,因家境貧困,梵高不得不離開學校,在海牙的古比爾美術商行當了一名小職員。他誠實可靠,聰穎勤奮,不久成為模範職員,被晉升後派往倫敦分行。

在倫敦,他愛上了房東的女兒厄休拉,這位姑娘在郊區一家賣洋娃娃的商店裏工作,兼任幼兒園的保姆。梵高對她一往情深,認為她是絕代佳人。

梵高其貌不揚,長著一頭紅頭發,大鼻子,高顴骨,緊蹙的濃眉下有一雙深陷的綠色小眼睛,麵露一副凶狠的模樣;額頭上布滿了皺紋,走路時佝僂著背,活像一個小老頭。這樣一副麵孔自然不會使姑娘喜歡,厄休拉用語言冷笑他的追求,梵高的初戀破滅了,他滿懷憂傷地離開了倫敦。

梵高工作了6年後,1876年,美術商行的老板嫌梵高神經質過敏而把他辭掉了,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而這一係列的打擊更讓他堅持自我的想法,更加離經叛道,不按常規行事,出乎人們的意料。

1876年春,梵高在倫敦的貧民區的學校教法語,仍愛戀厄休拉的梵高去找她,此時她已出嫁了。絕望的梵高無心繼續讀書,接受了一位衛理公會教士的邀請到懷特柴泊的貧民窟做慈善工作,他目睹了貧苦人的悲慘處境,使他第一次萌生了想利用繪畫表現心中感受的願望,弟弟提奧建議他去學畫,但他突然決定像父親一樣做個牧師,便來到布魯塞爾神學院。

1878年,他在比利時一個南方礦區傳教,他同情礦工的悲慘生活,教孩子讀書,安慰老人,照顧病人,當時正值疫病流行,他不顧個人安危,守護著工人,寧願自己睡在草袋子上,而把自己的衣食用具分給窮人。這種越軌的做法,惹怒了教會,他被解職。

1880年,27歲的梵高開始學畫,他去博物館臨摹倫勃朗等人的畫。當時他依靠在畫店工作的弟弟的接濟,勉強糊口,有時隻能靠吃栗子充饑,長期的節衣縮食,使他身體日漸衰弱。

1881年,他和父母住了半年,他對新寡的表妹吐露愛慕之情,卻遭到拒絕。這時,他對宗教也改變了看法,他放棄了他的宗教追求,之後,他去海牙跟他的堂兄毛威學畫,但他不滿足於毛威讓他不斷地畫石膏像的那套古典式教授方法,終於離去了。他給弟弟去信說:“我要畫的是人性!人性!是人性!”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個不幸的懷孕的婦女,便帶回家,做了模特,這個女人是一個酗酒無度、麵貌醜陋的妓女。梵高為她節衣縮食,並答應一旦有錢就娶她為妻,他悉心照料她的嬰兒,那女人卻偷他的錢酗酒取樂,他的弟弟阻止他,他離開了她,梵高給她寫信道:“再見吧,我雖不相信你會改邪歸正,但你至少要誠實,即使你不過是個不幸的妓女,隻要有了孩子,你就是一位真正的母親。”

1885年,梵高進入安特衛普美術學院,但卻令他很失望,有一次畫維納斯雕像時,他給維納斯畫了一雙肥腿,使教師大為生氣,他被趕出學校。

此時,他正患傷寒病,貧病交加的梵高已經33歲了。於是,他去了巴黎,尋求弟弟的幫助。在巴黎,他結識了一批印象派畫家,他從高庚那裏學到畢沙羅的技法,吸收了印象派明亮的色彩和對外光的表現,他采用浪漫派那種用色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不久,他來到法國南方的阿爾城,住在小客店瘋狂作畫,有時一天就畫出十幾幅油畫,梵高作畫時往往很激動。除畫筆外,他還用手指、畫刀、有時幹脆把顏色從筒裏擠到畫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