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集團副總裁何時金,15年前考大學,以9分之差落榜。當時他很悲觀,徐文榮說:“青年人的路多得很,怕什麼?”不久便送他到陝西磁性材料廠學技術。初去時,下了火車,他連門也不敢出,一年後,他學得技術回來,當了磁材廠廠長。第一年,工廠僅盈利十餘萬元,工作年終獎人均60元。比起周圍成百上千地分獎金的其他各廠,何時金覺得自己有愧於徐文榮,自己是個沒有用的人。
但徐文榮說:“一回生兩回熟,今後能辦好的!怕什麼!”果然,10年後,這個廠已發展為橫店集團所屬“東磁”子集團,主要產品80%遠銷國外,1993年下屬10個廠的總利潤竟達2 500萬元。
這種構建人脈的方式很獨特吧!表現上看是徐文榮幫助他們中的每個人,但實質上,正是由於徐文榮的“以人為本”,籠絡了人心,所以曾經接受過幫助的每個人都覺得“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效益也就越來越好,徐文榮的成功也就越來越大。看來,“人才”也是不同忽視的貴人啊,網羅的人才越多也就等於擁有了越多的智慧與財富。
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領導,一定要把下屬攬入你的人脈庫,雖然現在他是你的下屬,說不定哪一天人家就成鳳凰了,你也能利用得上他,所以下屬如果是個人才,那就好好地跟他維護好關係,而且這種關係要持久,不要斷了弦。
有時候,小人物也會成為你的貴人
營造人脈,不可忽視身邊“小人物”的作用,懂得經營人脈的人深諳此理。小人物雖然位不高權不重,但有他自己獨特的價值和作用,說不定我們什麼時候就會用上,甚至他所起的作用還不可小視,所以一定不要輕視身邊的小人物,因為,他們也可能在關鍵時刻幫助我們走出困境,成為我們的貴人。
有一天,布魯諾冒著雷雨趕往任職的學校上班,當他匆忙走到學校大門口時,突然被雷電擊中,使他頓時失去知覺,摔倒在地。他後來回憶說:“我看到一道強光,便感到電流從頭到腳流過全身,太可怕了。”
幾分鍾後,學校門衛發現了他,並將他送往醫院。這時他已經恢複知覺,經過醫生檢查,發現他除了有短暫休克和輕微擦傷外,身上竟然沒有任何雷擊的痕跡,這樣的結果太令人不可思議了。迷惑不解的醫生很認真檢查了布魯諾的全身,發現他的鞋底紮進了一枚圖釘。
經過研究認定,正是這枚不起眼的圖釘救了布魯諾的命——當他受到雷擊時,這枚圖釘將他身上的電流引到體外。
一枚小小的毫不起眼的圖釘,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巨大功效,竟至救人一命,確實發人深省,使人不免想到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即使他是地位卑微的小人物,也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這樣才能贏得他對你的支持,永遠不要輕視小人物,小人物也會有大用處,就像前麵的圖釘,雖然小,但是救了一個人,我們不能不為之感動。
30歲的李敏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專業知識過硬,是公司的業務骨幹,為人也豪爽,同事有什麼不懂的技術問題,她一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唯獨跟同事陳雲不太處得來。
陳雲來公司時間並不長,是研發中心的助理,主要負責李敏所在的這個辦公室的後勤工作。李敏總覺得和這個比自己小好幾歲的女孩“沒共同語言”,工作內容不一樣,受教育程度不一樣,生活品位也不一樣。平時,除了問“工資發了嗎”“加班費發了嗎”,李敏似乎找不到其他話題。
直到有一天,公司老總電郵給李敏一堆資料,要求她做一本公司的宣傳冊。李敏為此叫苦不迭——為什麼不找廣告公司去做。此時,陳雲居然自告奮勇說讓她試試。
李敏嘴巴的張成了“O”型,意思很明顯,就是“你能行嗎”。第二天,陳雲把一張光盤交給了她,李敏打開一看,設計得很有專業水準。原來,陳雲曾在老家一家雜誌社做過版式設計,還曾得過獎。問她為什麼不去找個相關的工作崗位,而要在公司做一個小助理。陳雲說,剛到北京,舉目無親,站穩腳再說。半年後,陳雲辭職去了一家傳媒公司做起了老本行。現在,李敏每次看到陳雲的名字,就會想起自己對她曾經有意無意地輕視,好生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