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思考人脈,有些潛規則你要懂(3)(1 / 3)

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單打獨鬥,有時還是要用到親戚朋友,換句話說,要動用到人情存款簿。因此,一定要善待自己的朋友,不要隨意透支友情,讓你的人脈存折縮水。

防止人脈存折“透支”的幾個原則:

1.弄清楚你和對方的情分如何,再決定是不是找他幫忙。

2.如果能不找人幫忙就盡量不找人幫忙,就好像銀行存款,能不動用當然最好,寧可把這人情用在刀刃上。

3.動用人情的次數要盡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4.要有適度的回饋,也就是“還人情”。回饋有很多種,例如,主動去幫忙對方,請吃飯、送禮物都可以。總之,不要把人家幫你忙當成應該的,有“提”有“存”,再提還有!

5.就算對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著討人情的心態去要求對方幫忙,因為這有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

6.斤斤計較的人,你們交情再深,也不可輕易找他幫忙,否則這樣的人情債會像在地下錢莊借錢那般,讓你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這些,動輒找同學、朋友幫你的忙,那麼你就會發現,你慢慢變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當然也有主動幫你忙的人,但切勿認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你若無適度的回饋,這也是一種“透支”。

吃虧也是一種人脈投資

說到底,人際交往本質上就是社會資源交換的過程。一切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都是依據價值來決定的。有利的或者是得大於失的交往,人們就傾向於建立和維持;而對自己不值得的或者是失大於得的交往,人們就會終止,這是人類社會一切交往的本質。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希望自己吃虧,總想占點兒便宜,尤其是在生意場上,這種傾向更加明顯。如果你順應了人們的這種期待,就會給自己帶來好處。讓自己吃點兒虧,成全了別人,這實際上是一種投資。看似吃虧實際上是占了大便宜,我們來看一下古代這個故事:

東漢時期,有一個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時任太學博士。他為人忠厚,遇事謙讓,人緣極好。有一年臨近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頭外番進貢的活羊。

具體分配時,負責人為難了:因為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難以分發。大臣們紛紛獻策:

有人主張抓鬮分羊,好孬全憑運氣;

有人主張把羊通通殺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

朝堂上像炸開了鍋,七嘴八舌爭論不休。這時,甄宇說話了:“分羊有這麼費勁嗎?我看大夥兒隨便牽一隻羊走算了。”說完,他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隻羊回家過年。

眾大臣紛紛效仿,羊隻很快被分發完畢,眾人皆大歡喜。

此事傳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譽,朝野稱頌。不久在群臣推舉下,他又被朝廷提拔為太學博士院院長。

甄宇牽走了小羊,從表麵上看他是吃了虧,但是,他卻得到了群臣的擁戴,皇上的器重。實際上,甄宇是占了大便宜。故意吃虧不是虧,而是有著深謀遠慮的精明之舉。

每個人在潛意識裏都想從別人那裏得些利益,或是想得到比別人更多的好處,如果你能滿足人們的這種心理,就一定能獲得他們的好感和信賴,這對以後你們之間的交往非常有利。但在交往中,人們在表麵上又不接受這樣一種觀點:人際交往就是一種交換關係。他們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就褻瀆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但事實上,人們在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種東西,不是物質的就是精神的,要麼兩者都有。而且在交換的時候,人人都希望“交換”的結果是對自己有利的,是得大於失,至少是得失相當。不值得交換沒有理由去維持,否則就無法保持心理平衡,這是人的本性。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用“吃虧就是投資”的觀點來指導我們的行為。無論什麼樣的關係,都應該注意從各方麵去“投資”。如果忽視這一點,即使原來非常親密的關係也會逐漸冷淡,使你陷入人際交往的尷尬。

積極地付出,哪怕自己吃點兒虧,也要做出自我犧牲,隻有這樣做,別人才會覺得你很豪爽、大度、重感情、樂於助人等,這樣你在人際交往中的地位就會逐漸上升,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也會逐漸向正麵的方向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