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他人威望助自己成事
求人辦事時,你還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方的攀附之心。當你身邊實在沒有合適的說客幫忙時,也可以從名人中找一位。找一個對方非常崇拜的名人,借用一下他的地位和聲望,充當你與被求者溝通的媒介。
攀附之心大部分人都有,誰不希望有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一個明星,或者隨便一個大人物。如果能躋身於他們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榮耀,在別人眼裏也就身價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來窮困潦倒,身無分文,就是使用了這種手段,廣求於天下,不但求來許多名人做朋友,還為自己求來了百萬家財。
艾布杜是這樣做的,他在自己的簽名簿裏貼有許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親筆字,簽寫在照片底下。艾布杜帶著這幾本簽名簿旅遊,登門造訪工商巨子和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才千裏迢迢從沙漠地阿拉伯前來拜訪您的,請您貼一張照片在這本《世界名人錄》上,再請您簽上大名,我們會加上簡介,等它出版後,我會立即寄贈一冊……”
被他拜訪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簽名都是當代世界的名人時,會有什麼反應呢?人都是好名的,尤其是有錢人更愛虛名。因此,多數人都心甘情願地簽下大名,並提供照片。
又由於這些人非常有錢,喜歡擺闊,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無限風光,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毫不吝惜地付給艾布杜一筆數量可觀的金錢。
每本簽名簿的出版成本不過是幾美元,而富人所給的報酬,卻往往超過上千美元。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時間,旅行96個國家,提供給他照片與簽名的共有2萬人。給他的酬勞最多的是2萬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總計收入大約500萬美元。
艾布杜就是利用了那些富翁、名人的攀附之心,為自己賺得了大量錢財,可見這種做法的效果之大。
另外,巧妙利用別人的攀附之心,還因為有許多人都崇尚名人。因此,生意場上若能使自己的商品與某個名人掛上鉤,銷路自然大開。
北京北海公園瓊島北麵有家名叫仿膳飯店的老飯莊,已有數十年曆史。雖然這裏的飯菜全是仿照清朝宮廷菜點的方法烹製,但生意一直很清淡。後來他們通過調查,發現外國遊客大多數對皇帝的起居飲食懷有濃厚興趣,於是決定以“皇帝吃過的飯菜”作為仿膳的特色,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他們搜集了許多關於宮廷菜點的傳說和有關的逸事,編成故事,讓服務員背下來,在點菜、上菜時根據不同顧客、不同場合加以介紹,生意一下子變得興隆起來。
有一次,美國華盛頓黑人市長在這裏舉行答謝宴會,席間服務員端上一盤點心,彬彬有禮地介紹說:“慈禧太後夜裏夢見吃肉末燒餅,第二天早上碰巧廚師為她準備的正是肉末燒餅,她高興極了,認為這正是心想事成、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各位吃的就是當年慈禧太後‘夢寐以求’的肉末燒餅,願大家今後事事如意,步步吉祥……”一席話把美國客人逗樂了。華盛頓市長高興地敬了服務員一杯酒,說:“下次來北京,願再來你們這裏做客!”
現在有許多商業廣告喜歡用名人而不惜重金,實際上也是借別人攀附之心來做生意。聲名鵲起的人都喜歡用的東西,普通人心理上容易認同:“我和某某用的是同一個品牌。”同樣是消費,多一層“攀龍附鳳”的光環,自然很多人願意借這個光。
攀龍附鳳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這就為我們求人辦事多提供了一種方法。因此,我們在求人時,可以考慮一下運用這種方法達到目的。
“捧”到對方的癢處,他會樂於為你辦事
求人辦事時,為了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更為了能辦成事,我們不妨“捧”他人幾下。所謂“捧”,並不是“瞎捧”,也不是“亂捧”,而是根據對方的實際情形來“捧”,因為每個人各有所短,也各有所長。
戰國時期,韓國修築新城的城牆,規定限15天必須完工。大臣段喬負責主管這項工程。負責此工程的縣因為拖延了兩天,段喬就逮捕了這個縣的主管員,並將其囚禁起來。這個主管員的兒子設法解救自己的父親,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員子高,讓子高去替父親求情,子高答應了他的請求。
後來有一天,子高見了段喬,但他並沒有直接提及放人的事,而是和段喬共同登上城牆,故意左右張望,然後說:“這牆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勞。功勞這麼大,並且整個工程結束後又未曾處罰過一個人,這確實讓人敬佩不已。不過,我聽說大人將一個縣裏主管工程的官員叫來審查,我看大可不必,整個工程修建得這樣好,出現一點兒小小的紕漏是不足為奇的,又何必為一點兒小事影響您的功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