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生活,真美好啊!(1 / 2)

不知不覺中,現實的時間也邁進了十月份,天氣漸漸涼下來,非柴一高那些升到了高三的學生,一個個也開始忙碌起來。

這一年,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十二年義務教育即將完結,即將滿十八歲成人,今後人生的道路究竟要怎麼走,是去接替父母的工作繼承家業,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是可以考入百裏挑一的大學,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抑或幹脆從此無所事事,*領取那點可憐的救濟金維生,全在這一年了。

在二十二世紀末的華國,學生也是有高低優劣之分的——

父母有工作可以接替的,叫做有工族;

父母有地可以繼承的,叫做有業族;

父母本身也是*領政府救濟金維生或者根本沒有父母的,若沒有特殊的才能或者機緣,基本上,這一輩子也隻有領救濟金維生了,就叫做無根族,而且根據統計,無根族的比例已經高達70%。

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二世紀末這兩百年,世界發展的太快的,電腦的功能越來越強悍,程序做的越來越完善,每種工作所需的勞動力,是越來越少了,再穩定的工作崗位,都可能有被取消的一天。

在華國,這個幾千年來,人們習慣以鑽營門路獲得出頭機會,沒有路子寸步難行的地方,漸漸就衍生出許多新的古怪現象來,比如說,工作編製已經數十年不再增減變化,比如說,子承親業得到所有當權人士的默許……

因為基本上,還在編製內的各項職位,都是當初關係夠硬門路夠廣才得以保留的,雖然大部分工作早就可以移交給光腦,當初畢竟是特殊照顧過的,礙於麵子,耽於交情,就一直拖拖拉拉遺留下來,拖成了傳說中的鐵飯碗,拖成了有工族們不必出力就有大把大把錢拿來揮霍的祖宗蔭德。

無根族們的後代,若是想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就隻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當兵,雖然危險,而且軍官也是世襲的,沒有門路不可能當上,但普通軍人,畢竟也是一份職業了;

二就是考上大學,可以搞搞學術研究,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走上這條路,雖然這份職業不講究世襲,畢竟這一生是有保障了,隻是可惜,一千個人裏麵,才有幾個人能得到這樣的機會。

據說是因為閑人太多了,國家負擔不起盡數培養的花費,隻能是擇優錄取……反正,電視報張雜誌網絡上那些油光滿麵的當權者們是這樣說的。

至於其它職位,倒也不是沒有,隻是……太少了,你可以想象一下,1%不到的實缺被70%多的人蜂擁的情形,那幾率,比考大學難的多了。

在所有需要忙碌的人當中,獨孤鴻是最清閑的了,報完了仇,沒有了壓力,他的小日子過的滋潤極了。

沒事就看報紙,讀,聽人侃八卦,偶爾興致來了,就會拿起紙筆,寫兩首酸詩,或者從網上找一些不知絕了多少年的絕對,鍛煉一下文學細胞,有時候,也會將腦裏一些靈光閃現的片斷記下,回去整理好了,繼續強化家裏那台新光腦的攻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