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是逆轉係統,將能量毫無意義的散溢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土地上,那麼除非是時間倒流,所有浪費的能量盡數倒轉回來,否則遍地開花的結果,就好像行船上的窟窿明明還在,船上麵的人,卻用彌足珍貴的材料,在船上蓋起了無用的房間一樣。
必然傾覆的命運,一絲一毫都不會改觀。
而除了整體策略方麵的困難,在一些細節之處,也存在不少難題,比如說,能量散溢的問題……
根據卡達爾和倫特兩位教授的描述,當初那史阿人修建起遺跡的時候,應該是從來沒有考慮過,深達地麵近百米的遺跡地基,竟然也會有完全被沙化的時候。
在那史阿人原本的設計裏,近地基處的根須,能量吸納的效果是很差的,因為不管怎樣,那般高聳的尖塔,沒有一個堅實的地基,是根本無法立足的。
可是雖然侵蝕的效果很差,架不住地下的根須是那麼的多呀,架不住幾十萬年的時間是那麼的長啊……
幸虧幸虧,在地基周圍的地麵完全被沙化之前,那些根須已經成長到了一定程度,足以支撐起這些高塔的重量,所以這片遺跡,才能夠幾十萬年的流傳下來。
可是,既然這種吸納效果會不可避免的產生,那麼當能量逆轉,在遺跡下方的土地,根須周圍的沙礫重新硬化的可能性,估計同樣也不可避免。
雖然說這種效果是緩慢的,經年累月的,可是當遺跡下方密密麻麻已經全是根須,所謂沙礫隻占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之後,它們硬化的速度,恐怕就不好估計了。
沙礫硬化本身倒不是什麼麻煩,相比整個撒哈拉,這點點能量浪費還不算什麼,麻煩的是,沙礫硬化之後,流沙蚯便再沒辦法通過,遺跡內部那些尚未來得及汲出的沙礫估計也會隨之硬化,更換管道的操作就無法完成了……
所以對獨孤鴻來說,探險隊一群壯勞力的加入,簡直是及時雨啊!
那第一個難題,有了伊? 魯恩可以把小概率時間變成既定現實的能力,無疑會增加許多把握。
至於第二個難題,最簡便而且快捷的一種解決辦法,無疑便是給每個塔裏都配備一名管道工,到時候統一信號,同時同步完成所有管道的更換,最快速度上浮便是。
原本獨孤鴻一隊人數那自然是不夠的,現在加上探險隊一行,似乎就有點靠譜了。
總之,大體商定了這個方案,當下由獨孤鴻、伊? 魯恩、倫特教授、卡達爾負責係統調製,最快速度拿出整體規劃方案,而剩下所有人,便不得不去從事一項看起來玩鬧,卻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捉蚯蚓!
倒不用跑出撒哈拉沙漠去找,碎石荒野裏生物的存在性雖然讓人懷疑,死去就會消失,單單接受母巢調製倒是沒什麼問題的,拉姆拉姆的流沙蚯便是這麼來的。
如果您覺得《數據俠客行》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