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與狼共“武”,霸者無敵(1 / 3)

極寒淩厲,雷轟電閃,群峰伏地。行走荒坡,蛇驚鼠竄,狼悲豹泣。君臨天下,萬物由我霸氣。

——獒

人類帝王,海中龍王,鳥類鷹王,犬中獒王。

藏獒可以說是所有動物中最具霸氣的一種了。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對其都佩服不已:“身經百戰,雄當萬夫,巨獒之助我,乃天之戰神助我也。”

藏獒形如獅,體如虎,目光炯炯有神,含蓄而深邃。喜馬拉雅山脈的嚴酷環境賦予了藏獒一種粗狂,剽悍美以及剛毅的承受能力,同時也賦予了藏獒王者般的霸氣,使之淩駕於狼之上成為真正的“高原之王”。

霸氣十足的藏獒,不僅自己要勇猛廝殺,還要幫助同伴成就屬於群體的業績。如果你以為自己比別的藏獒高明,搶在別的藏獒之前殺了人家一直追攆的獵物,別的藏獒就會深深嫉恨你。因為自尊和自強是所有藏獒的天然稟賦,是藏獒活著的權利,是藏獒在草原上立於不敗之地的個性特征。你損害了對方的這種權利,也就等於損害了你自己的威信。對方雖然不可能戰勝你,但它決不會追隨你。而一隻渾身充滿了霸氣的藏獒,即使強大到無與倫比,也不可能拋棄自己的追隨者。

1.殘酷磨練出霸氣

一個沒有霸氣的獒王絕不可能得到藏獒的擁護和愛戴,也絕不可能長期的戰據獒王的寶座。凡是能成為獒王者,其必然經受過其餘藏獒未曾經受過的殘酷磨練。

喜馬拉雅山的嚴酷環境賦予了藏獒一種粗獷的剽悍美,以及剛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賦予了藏獒王者的氣質:高貴、典雅、沉穩、勇敢。但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藏獒也是一樣,獒王的霸氣要明顯的高出群獒。要想成為一個強者,首先要向藏獒學習的就是在殘酷中磨練霸氣。

《孟子·告子下》中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於天地之間,要想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中磨練出一種無所畏懼的霸氣,成就一番大事業,並不不是那麼容易,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殘酷磨練。這種磨練首先是意誌品質的修煉。優秀的意誌品質不是生而就有的,靠的是後天的培養造就。良好的道德品德的養成,不僅要靠社會、家庭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靠自我教育、自我磨練,忍耐人性中惡的東西,而這正是霸氣的根本。

中國古人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振折衝,可以驗我之功。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量。”說的就是麵臨錯綜複雜、殘酷危險的情況時,可以考察一個人的才能。麵對不良的潮流風氣,不去苟合,是考驗一個人的情操。遇到艱苦的困境,則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思想意誌。處於激烈的戰鬥之中,才能檢驗一個人的力量。在受辱的絕境之時,才能充分反映一個人的忍耐性和容人之量。而這一切都是霸氣形成的必要環節。

石成金在《傳家寶》中也說:“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大丈夫處世,不可少此磨練。”一個人在一生之中經曆了風霜雪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才能養成堅忍不拔的性格,形成良好的霸者氣度。

中國古代先哲們,大多把對自身的磨練尤其是在殘酷環境中的磨練放在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首位。磨練的目標是使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提高,使自己具有一種自然而然的霸氣。磨練霸氣的最基本要求是好善惡惡,為善去惡。磨練貴在自覺,貴再堅持不懈。《禮記·大學》所講的“意誠而後心正,心正後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就是告訴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皆要把修身生存當作根本,從自身的道德修養開始才能實現。

要想在殘酷的環境中將磨練出霸氣,就必然要去掉人自身所有的各種劣根性,好好修身生存。而這個過程就要求人們培養自己堅強的意誌品質,克服各種欲望,這也就是要忍耐。堅持絕境之要的公忠、正義、仁愛、誠信、謙敬、禮讓、寬恕,勢必就要克製自己的私欲、偏狹、驕矜、浮躁之氣,這樣才能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以達到成為強者的目的。

2.寧可戰死,不被嚇死

藏獒或許並不具備最強的實力,但它永遠是精神上的最強者。也許是藏獒的性格決定了它擁有強者的心態,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困境,它都能以強者自居,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對手,它都不會不戰而退,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它都是寧可戰死,不被嚇死。

追求成功,就應該有藏獒的這種強者心理。如果你覺得自己活得太窩囊,如果你不想苟且過活,如果你不願隨遇而安,如果你不想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你就一定要以一種強者的心態去麵對這個世界。我們要選擇做強者而不是弱者,我們要成功而不要失敗,我們必須吸取藏獒的智慧,以強者心態去麵對人生,即使自己的實力與別人相比真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也絕不能退縮,要認為自己是真正的強者!要認為自己在不長的時間裏就可以擁有超越對手實力!要堅信自己一定能將對手打敗!

在各地電視台連創收視紀錄的熱播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一段話:古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這個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哪怕血濺七步,也雖敗猶榮。

該劇主人公李雲龍之所以能百戰百勝就在於他的這種麵對強敵敢亮劍的強者心態。此劇最出彩的地方應該是主角李雲龍在軍事學院做畢業論文時的段:“作為一名軍人,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劍,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軍魂!”就像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俠客一樣,要敢於過招,而且要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他一生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名中國軍人的指揮作戰時的原則,更是他作為一名中國軍人“寧可戰死,不被嚇死”精神的寫照。這種精神無疑是可取的、可貴的、可讚揚的、可提倡的。

狹路相逢勇者勝!李雲龍不信邪、不信神,隻相信自己的隊伍,相信自己的實力,相信自己的智慧,這是他自信心和才能的充分展露,也是古代俠者之風的再現,遇到強手,不能氣餒,不能怯陣,不能手軟,不能不敢戰,更不能不敢勝,要敢於對敵,要敢於出手,要敢於殺敵,要敢於拚命,要從心理上壓倒敵人,要從氣勢上震懾敵人,要從狠勁上嚇跑敵人,要刀快槍準,心狠手辣,出手必殺,方能使敵人怯、餒、疑、慌,憒、逃、敗、亡,自己方能爭取生機,取得最後的勝利,才能夠生存下去,才能夠發展壯大。否則,怯戰也得戰,怕輸更得輸,怕死還是死。李雲龍的帶兵生涯就充分地證明了這個觀點,他曆次以弱勝強、以寡勝多、轉敗為勝的生動戰例就是很好的佐證。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總是不停地抱怨,自己的不成功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或是別人影響了自己成功的機會。他們有時甚至認為,生存的時代不能給他成功的機會而整日怨天尤人。更有甚者會走向極端,報複社會,不僅給自己造成了傷害,甚至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強者們從來不向別人抱怨,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抱怨的理由,他們能勇敢地麵對事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理想,從不靠等待和別人的憐憫。因為他們知道,成功總是發生在無聲無息中,一個堅持自己真理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強者心裏沒有悶氣,對別人有不滿就找當事人立即解決,自然沒有必要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更不需要醜化和貶低別人。

強者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父母不怨家人。具有強者心態的人被別人打敗,並不心存怨恨,隻怪自己功夫不精,從此苦練本事,認真研究對手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十年後再來比試。

弱者心態的人被別人打敗,隻是到處哭訴打他之人的品德如何敗壞,把自己的敵人描述成一無是處的惡人。強者依靠自己解決問題,弱者依賴他人解決問題。具有強者心態的人失敗後隻怪自己,具有弱者心態的人失敗後會找出許多借口。

藏獒身形偉岸,姿態優雅,一臉的王者之氣,顧盼之間八麵威風。它一隻眼睛含著王者必有的自信和豪邁,一隻眼睛含著必有的威嚴和殺氣,但行動卻是傲慢和遲緩的,充滿對來犯者發自內心的蔑視。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如此,與對手競爭時一定要以強者自居,要自信堅定、冷靜沉穩,我們可以被對手擊敗,但一定要能再爬起來,我們可以被對手打敗,但決不能被自己的弱者心態所打敗。始終如一地保持強者心態,那麼總有一天,你一定會變成真正的強者。

3.脖子挺得越硬,頭顱昂得越高

藏獒是地球上生命力最為頑強的動物之一,它們在800~13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並不被造物主所寵愛的藏獒,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下,在與各種凶殘動物你死我活的鬥爭中,依然能頑強地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呢?

有一個“佛爺的坐騎”的故事一直在青藏高原上流傳。很久以前,雪豹、雪狼肆虐草原,牧民們無法正常生活,要用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去防止羊群被襲擊。紮西和卓瑪的父母就是被雪豹襲擊後死亡的。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又被雪狼吞噬。家中僅剩10多隻羊,也都是老弱病殘,生活十分貧苦。

一天,一個騎著黑色藍背大狗的喇嘛來向他們化緣,張口就要10隻羊去為佛爺做善事。

紮西說:“隻要草原上的牧民和羊群平安,我的羊可以獻給佛爺。”

喇嘛說:“善良的年輕人,佛爺一定會保佑你”。

卓瑪趕出羊群,挑選了10隻最肥、最大的羊,送給了喇嘛。

喇嘛說:“把我的坐騎留給你吧,它會保衛你的家人和草原上的羊群的平安。”說完,他就飄然而去。

紮西對卓瑪說:我們養的那麼多狗都被雪豹狼咬死了,這一隻黑色大狗能起多大的作用?

卓瑪說:“相信佛爺吧,他會給我們帶來好運的。”

夜幕降臨,濃重的烏雲遮住了月光,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呼嘯的北風夾裹著米粒般大的雪粒,瘋狂地抽打著大地,遠處雪狼的嚎叫聲時隱時現,忽斷忽續,漸漸連成一片。忽然羊圈旁邊響起一陣咆哮聲和廝打聲。紮西急忙點亮火把跑過去看,隻見9隻雪狼正瘋狂地攻擊喇嘛留下來的那隻黑色大狗,那隻黑色大狗忽前忽後,忽左忽右,隻要咬住一隻雪狼,三兩下就把它咬得腸開肚破,一命嗚呼。不一會的工夫。6隻雪狼就被咬死了。還有3隻雪狼在不斷地向那隻赤色大狗發起攻擊,試圖做最後的掙紮。那隻黑色大狗猛撲上去,咬住了最大的那隻雪狼。隻見最大的那隻雪狼向另兩隻雪狼示意著什麼,另兩隻雪狼轉身就跑。最大的那隻雪狼緊緊地纏住黑色大狗,等黑色大狗把它咬死後,另兩隻雪狼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從此,喇嘛留下來的那隻黑色大狗就在藏族牧民的家裏生存下來,保衛著藏族牧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藏族牧民把它稱作“藏獒”,他們認為那隻黑色大狗背上的藍色金屬光澤就是佛爺騎過的痕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藏獒不僅具有百折不撓、絕不低頭的戰鬥精神,更令人感動的是其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意誌品質以及見義勇為、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

惟有怪忍不拔、鍥而不舍的動物才能戰勝勁敵,惟有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人才能戰勝困難。一個有韌性和毅力的人,任何人都會信任他,隨時都會獲得別人的幫助,因為他是一隻“藏獒”。相反,一個做事三心二意、缺乏韌性和毅力的人,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因為他做事不可靠,隨時都有可能失敗,最多是一隻稍微有點能力的“狼”而已。

約瑟夫·賀希哈是美國股市著名的高手,他通過炒股,從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小子變成了億萬富翁。最終的成功當然是十分輝煌的,可是他永遠也忘不了自己曾經遭遇過的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