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惡意“拍馬屁”的人之所以如此厚顏無恥,既不是為了溫情,也不是出於義務,隻是為了一點點私利,就裝出一副笑臉,放棄自己的尊嚴,的確為世人所不恥。《馬雅可夫斯基選集》,有一段對“拍馬屁的東西”的描繪,堪稱一絕:“舐你的腳,舐你的手,舐你的下部,舐你的腰——如同狗崽子/舐/母狗。舌頭!六尺長,拖出去/趕上僧長。真是/精力無窮/難以想像……於是他扶搖直上。”形象地揭露了這類馬屁精的醜惡嘴臉的罪惡目的。對於這種人,我們最好敬而遠之。
7.應得利益該“爭”必須“爭”
有些人抹不開麵子,無論做什麼事,都不願去“爭”,即使對自己分內應得的利益,也覺得主動去“爭”太掉身價。這是一種典型的窮人心理,要知道,一個人要想成為有錢人,首先就得有“爭”的勇氣。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認為做人就要本本分分、規規矩矩,他們在工作上任勞任怨,在生活上嚴謹自好,各個方麵都達到了社會規範的基本要求,在單位的領導眼裏是很聽話的人,在群眾中形象也是公認的好。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卻總是吃虧。也就是說,遵守規則的人並沒有得到獎勵,而違背規則者卻獲利甚豐。這種現象看似不正常,但卻很普遍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久而久之,反倒成為正常現象。為什麼這種人總是吃虧?這與其羞於爭取自己分內利益的行為有著直接的關係。
有些人極端重視道德和規則,認為自己去爭取利益這件事本身就不符合道德標準。而對道德標準的遵從,使他誤以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為就必然會有好的結果。也就是說,隻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績,社會自然就會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沒有必要去“爭”。
而且,有些人還總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爭”便是不道德,因為道德的行為是講究無私奉獻、隻講付出、不求索取的。但事實上,爭取自己的分內利益是一個與道德無關的問題,按勞分配、等價交換,乃是天經地義的公理。但老實人看不到這一點,他們以道德感來評判一切事物,並以此來決定自己的一切行為取向。因此,在他們眼裏,爭取利益就變成了一件不具道德優勢的事。
還有些人,也認識到了應該去爭取一下自己的正當利益,但是卻苦於無計可施。因為在爭利的過程當中,勢必要運用一些超出群體規範的技巧和手段,而這一點乃是他們最不能接受的。這些人把爭利的過程與小人行為等同起來,於是爭取自己的分內利益,就不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優勢的舉動了,而且甚至成為可恥、可恨的事。
然而,這種“不爭”的道德之舉,卻帶來了一係列的不良後果,這些後果從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來評價的話,甚至還很有不道德的因素在內,這大概是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始料不及的。
首先,使自己的生存能力顯得不足。我們都是生活在世俗社會中的平凡人,我們要活下去,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障,沒有這些東西或者獲取不足,生活就會出現困難。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而道德正義感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肚皮咕咕叫的問題。如果你羞於爭利,使應漲的工資未漲,應分的房子未分,應升的級別未升,勢必會使自己的生活質量嚴重受損,並且,這種損失往往並不單單涉及到一個人,其小集體的其他成員,特別是家庭成員也必將跟著受害。
其次,對自己事業的長期發展不利。一個人有理想、有抱負,有公正心和正義感,這很值得提倡,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爬山的石徑,必須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攀登,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作積澱。如果你羞於爭利,就等於是少登了一個台階,而有些時候,少登一個台階,就會錯過一係列的機遇,這樣少登一個台階事實上很可能就相當於少登了十個、甚至是上百個台階。無疑,這對我們事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第三,會影響情緒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感到惱火、窩心、生氣、煩悶,這當然要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對身體健康也頗為不利。可見,羞於爭利,失去的不僅僅是一種利益,它會有一係列的負麵後果,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認識。
另外,從對社會的角度來看,這種“不爭”之舉其實是助紂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謂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不爭應得之利,會使不公平的行為逐漸演化為不公平的規則。世界上並無絕對的、天生的規則,一切有關人類行為的規則都是從人們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來的。也就是說,當同一種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以後,它就會變成一種具有約束力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再經過長期地大範圍地實行,就會成為一種新的社會規則,對人產生外在的強製力。老實人不去爭取自己的應得之利,而不應得者卻大得其便,獲利甚豐,這就構成一種行為模式。在以後的類似行為中,老實人可能仍舊不能獲得自己那部分正當利益,而不應得者再次從中獲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東西則固化為社會規則的一部分。這樣,老實人的忍讓和退縮,就不僅僅是一種不利於己的行為,而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