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德國)黑格爾《美學》
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一定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個隻做物質的主人而不做物質的奴隸的人。
——(中國)陶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惟有對外界事物抱有興趣才能保持人們精神上健康。
——(英國)羅素《斯多噶主義和心理健康》
物質上不受牽製,精神上才能獨立。
——(中國)李大釗《物質和精神》
物質是精神的基礎,而精神又高於物質。
——(中國)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建立自己的生活信念,堅持一定的道德原則,在自己的精神境界中感到安然恬適,不因環境的變化而動搖。
——(中國)張岱年《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特點》
高尚的生活是受愛激勵並由知識導引的生活。
——(英國)羅素《為什麼我不是基督教徒》
必須在生活中尋求支柱!要是沒有這個支柱,即使沒有疑問,生活也會過得膩煩的。
——(俄國)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
沒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偉大的理想也是不能達到的。
——(中國)陶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我們的物質生活上需要科學,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離開科學也很危險。
——(中國)陳獨秀《新文化運動是什麼?》
不知學習而一味貪圖安逸,和死去毫無二致,它純粹是活人的墳墓。
——(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人的生活,隻有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麵都達到豐富和美好,這才是幸福的。
——(中國)劉心武《藝術個性問題淺談》
淡泊是體驗人生內涵、觀照自身美質的一種境界
淡泊乃體驗人生內涵、觀照自身美質的一種很高的境界。
——(中國)金馬《青春情思串》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中國)蔡鍔《〈曾胡治兵語錄〉序及按語》
我們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都覺得,對於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
——(美國)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種種》
水清則見毫毛,心清則見天理。
——(中國)薛瑄《讀書錄》(卷二)
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事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中國)洪應明《菜根譚》
恭可平人怒,讓可息人爭。
——(中國)史襄哉《中華諺誨》
財不以蓄為富,官不以顯為貴,名不以彰為譽,施不以報為惠。
——(中國)錢琦《淳風》
不與居積人爭富,不與進取人爭貴,不與矜飾人爭名,不與簡做人爭禮節,不與盛氣人爭是非。
——(中國)呂坤《呻吟語·應務》
不貪於財,不苟於利,分財取寬,服事取勞。
——(中國)陸賈《慎微》
多思不若養誌,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中國)錢琦《斂精》
吾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中國)諸葛亮《誠子書》
無私無畏者,從心所欲;從心所欲者,其樂無窮;其樂無窮者,躊躇滿誌;躊躇滿誌者,無所奢求;一旦到了無所奢求的時候,人也就超脫萬物了。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寬廣的胸襟。
——(法國)斯達爾夫人《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