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金融準備(1 / 2)

曆經千辛萬苦,穿越重重障礙,經過幾次波折之後,董崇終於帶著他的那支旅遊團到達秦川,沒等董崇進城休息,出城迎接的秦川縣令先莫名其妙的問董崇道:“董二爺,你老怎麼到這個偏遠地方來了?太師有什麼命令嗎?”

董崇一楞,“我大哥讓我押送神米種子到秦川來播種,你不知道嗎?”

那秦川縣令更是奇怪,“早在十之前,李相就飛鴿傳書人,安排了秦川農業種植計劃,今年秦川除了種植足夠自給的麥與栗之外,其餘土地都已經種上棉、麻,神米與神果要到明年才允許本縣種植,董二爺你不知道嗎?”

董崇傻眼了,突然想起趙雲押著甘寧撤走時那神秘的笑容,心中一動,轉身叫道:“把裝神米的箱子抬來,打開看看。”

鋼鐵所製的寶箱,熔鉛封口,雖然幾次落入賊手,卻沒有一個人能打開過,董崇的親兵花了老半功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寶箱撬開,寶箱之中卻沒有一顆半粒神米,其中二十九箱裝滿了火腿、牛肉幹之類可以長期保存的食物,惟獨一箱裝著董崇等人從沒見過的銅錢與金幣,還有一封信。

董崇見信是寫過自己,忙拆開查看,信上他大哥歪歪扭扭的親筆寫到:“辛苦兄弟了,那些肉幹火腿是慰勞兄弟的,金幣與銅錢是今後要取代原來的五銖錢的,你替大哥在秦川照樣多鑄造一些,等你回長安後,大哥再好好獎賞你。”信的最末,是要董崇在秦川鑄造錢幣的數量與錢幣的銅鋅比例。

董崇鼻子差點沒氣歪了,學著他四嫂的口氣恨恨罵道:“老醜鬼,搞了半是要我到秦川來當鐵匠,活該他被老婆罵。”

董崇在秦川罵康鵬,康鵬卻在長安誇獎他,康鵬拿著趙雲的飛鴿傳書苦笑,“堂堂甘興霸,竟然栽在蒙汗藥下,董崇這子是韋爵爺轉世嗎?”苦笑一通,康鵬立即把這件事暫時放開,甘寧還在押回長安的路上,況且他性格上有很大弱點,應該不是很難拉攏。現在康鵬要做的,是要在秋收之前把經濟、軍事工作準備好,才能在他的下之路上搶占先機。

雍州玉米主要種植在長安到北地、渭水至武功之間,這一帶土地肥沃、水利達,董卓軍駐軍稠密,人口眾多且又生活富足,而且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經營,董卓軍在這些地方已經深得民心,當地百姓都與董卓軍利益相關,有他們協助,董卓軍有信心保證高產種子不至外流。

轉眼進入漢初平二年五月,種植下去的玉米已經全部芽成長,而埋伏在長安諸侯細作絕大部分中計被擒,為震懾剩餘那些僥幸逃脫的少部分細作,免得他們鋌而走險,康鵬用盡種種恐怖手段,除了將所有生擒的細作全部押到承運台前淩遲處死,並且派使者向諸侯施壓,逼他們交出這些細作的家人,劉焉懼怕他的威脅,交出了部分無關緊要的細作家人,這些人一到長安後,當即被康鵬全部貶為奴隸,終生在工所礦山當牛作馬,永世不得赦免。對拒不肯交人的劉表,康鵬回應了一道必殺令,明令下重金懸賞要荊州細作家人的腦袋,終身有效。這些手段一出籠後,僥幸沒有泄露身份的細作或逃離雍州,或到董卓軍中投案自,再也沒有人敢於冒著株連滿門的危險去盜竊高產種子了。

種子的事情高一段落後,康鵬立即把目光轉移到金融建設上來,隨著長安經濟商貿的不斷展,漢代原來的五銖錢製度已經嚴重暴露出不足之處,五銖錢始於漢武帝年間,每枚重四克,銅鉛比例為銅七鉛三,價值五文,千文為一貫,取代盜鑄嚴重的三銖錢,有效推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展,伴隨著西漢度過展的黃金時期。王莽篡政後,鑄造大泉五十,同樣重量的錢幣卻值五十文,借此掠奪民間財富,造成民間物價飛漲,物貴錢賤,錢幣的購買力急下降,民眾無法生存,相繼放棄生產,流亡他鄉。東漢複辟後,光武帝劉秀雖然重鑄五銖錢,但五銖錢名譽已壞,民間多用布、帛、粟等生活必需品以物易物,好不容易等五銖錢重塑威信的時候,倒黴的西漢百姓又遇上漢代最吝嗇的皇帝漢靈帝,大肆聚斂下錢財,藏於宮室,穿錢的繩子都腐爛都舍不得拿出來救濟百姓、展經濟,造成民間再無錢幣流通,隻得又走上以物易物的老路。但興漢老百姓倒黴的還在後麵,漢靈帝一死,原來的董老大進京,董老大比漢靈帝還狠,拆毀十二銅人鑄造七八億枚錢,每枚僅重不到一克,在搖搖欲墜的五銖錢製度上重重補上最後一刀,從此通貨膨脹到了無可複加的地步,挑上一擔錢隻能買一石糧食,東漢的老百姓已經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當然,這些事情也不能全部怪到董老大頭上,他的繼任者曹老大、劉老大和孫老大一個比一個更狠,曹老大以糧布為幣;劉老大鑄一枚錢當五百,到了後期諸葛亮被逼無奈,隻得學曹老大那樣,用布匹當作貨幣;最狠的還是孫老大,一枚大泉定價五千文,無限製的搜刮民財享樂或充著軍費,這是後話不提。

來自後世的康鵬當然明白這些貨幣政策會對民間造成多大的損害,可他代入董老大身體的時候,正是虎牢關大戰之時,無力兼顧經濟上的事情,虎牢關之戰結束之後,董卓軍既負擔著當時經濟已經慘遭破壞下人口最多的洛陽財政,還要救濟近百萬經曆旱災蝗災的北方災民,再加上當時康鵬沉迷美色不思進取,金融改革的大事便一拖再拖。借著洗劫而來的漢室曆年積累的財富,董卓軍的財政已經逐漸恢複元氣,康鵬也決定改革貨幣政策,為爭霸下奠定財政基礎,而改革貨幣,先就要鑄造新的有信譽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