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被康鵬鯨吞大半,劉焉無力抵抗,便打起了求援的主意,派鄭度去見荊州劉表,想請荊州出兵相救,鄭度也不辜負劉焉的期望,一到荊州就用重金打通了蔡家兄弟的關節,順利見到了劉表。
荊州大堂上,鄭度慷慨陳詞道:“劉刺史不光是救我主劉焉,也是救刺史的荊州,荊州與益州疆土相接,一條長江將兩州相連,實乃牙齒和嘴巴的關係,益州倘若不幸落入董賊手中,那董賊便占據三峽之險,居高臨下,隨時能順江而下,直搗襄陽!”
鄭度話音未落,荊州大將呂公立即反駁道:“劉益州打的好算盤,借我荊州之兵去擋董卓,事成之後,荊州難道就不用受三峽上遊的威脅了嗎?”呂公話畢,荊州諸武將除了蔡瑁兄弟外,紛紛鼓噪,都對鄭度的話嗤之以鼻。荊州劉表與益州劉焉雖然是遠房堂親,可素來交惡,邊境地區雙方士卒因為向過往商旅征稅收糧的事衝突不斷,為此荊州武將界對益州軍極為不滿,呂公更是這次劉表準備趁火打劫益州條件內定了的先鋒大將,於公於私,呂公都不會讚成救援益州。
鄭度不慌不忙,朗聲道:“倘若我主將永安諸郡除菨關外送與劉荊州為答禮,那諸位將軍還懷疑我主的誠意嗎?”
“你什麼?”劉表雙眼放光,失聲叫道:“劉焉把永安送與荊州?”永安包括巴東、白帝三城,是益州大郡,人口近二十萬,長江水運帶來的滾滾財源自不用,還是重要的產糧區,也是軍事重鎮,守有三峽險一夫當關,攻則向下一馬平川可以直搗荊州腹地,甚至切斷襄陽與江陵的聯係,素來是荊州的眼中釘肉中刺,不取不能安心。
“劉刺史明鑒。”鄭度取出劉焉的親筆書信,雙手呈給劉表,劉表接過一看,頓時紅光滿麵,神采飛揚,蔡瑁也乘機諫道:“姐夫,這可是個好機會,抗擊國賊董卓,既可救百姓於水火,獲萬民稱頌,又可獲取永安,從此益州便可高枕無憂矣。”
劉表興奮得直點頭,這時劉表的頭號心腹黃祖見勢不妙,搶先諫道:“主公,鄭度這是坑害於你,不可聽信他的花言巧語,否則荊州將大禍臨頭。”黃祖本是在江陵駐紮防禦九江孫堅的威脅,可現在孫堅的主力已經東移,正在為爭鬥江東九郡與劉鷂、嚴白虎等人打得頭破血流,那還有精力顧及荊州?沒有了九江的威脅,這次劉表想對益州趁火打劫,便被最相信的心腹大將黃祖召回襄陽,共商大事。
和呂公、張虎、陳生等武將一樣,黃祖也是荊州的鷹派,主張武力奪取永安,並不相信劉焉會主動獻出永安。黃祖抱拳道:“主公,董卓雄兵四十萬,兼之西涼鐵騎下無敵,乃是步兵克星,我軍若相信劉焉,起兵去救援益州,勢必與董卓交兵,末將等並不怕死,隻是實力實在相差太遠,我等丟命事,連累了荊州事大。”黃祖此言一出,荊州武將派係的人紛紛附和,都勸劉表三思,不要為了救劉焉而得罪董卓,那實在不合算。還有人叫嚷要把鄭度的頭送給董卓,以換取董卓的歡心。
黃祖得確實有幾分道理,加上他對劉表向來忠心耿耿,劉表也絕對相信他——否則也不會把荊州一半的兵力交給他統帥,連蔡瑁都沒這資格,一時間,劉表左右為難,無法取舍。這時,鄭度悄悄對蔡瑁使個眼色,蔡瑁輕咳一聲,清清嗓子,正要出言反駁。不料……
“主公,董賊欺君妄上,奸淫公主,罪當不涉!”蔡瑁還沒話,一向與他不和的荊州從事蒯良已經咬牙切齒道:“如今他又強迫聖上降旨討伐益州,名為替國除奸,實為企圖吞並益州,主公順理應人道起兵討之,定可大破賊軍,還我大漢朗朗乾坤!”
“兄長言之有理,那董賊不僅欺淩朝廷。”蒯良的弟弟蒯越也大叫道:“還對學子士人橫加侮辱,有辱斯文,不敬聖賢,巧取豪奪士林財產,若讓他得了益州,那益州的士林還能活嗎?”這也是一個向來與蔡瑁不和的文臣,今忽然出來幫蔡瑁話,真讓蔡瑁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