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康王(1 / 3)

九錫,是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之物,包括車馬、衣服、衣器、朱戶、納陛、虎賁百人、鈇鉞、弓矢與秬鬯,是最高禮遇的表示,在康鵬所處的三國時代之前,僅有王莽一人蒙賜九錫,這個時代之後,曾有曹操、孫權、司馬昭、李淵與南朝四朝開國皇帝等人接受過九錫,好好的九錫大禮,也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篡逆代名詞。

華歆奏請漢獻帝加封康鵬為康王的奏章剛奏完,早朝上文武百官先是目瞪口呆,然後炸開了鍋,幾乎所有人在心中升起一個念頭——董卓終於想要篡逆了!想是這麼想,但沒有人敢公開指責康鵬的不臣之舉,一是朝廷官員大部分是當年李儒火線提拔上來,董卓稱王,他們自然少不了升官封爵,忠心於漢室的大臣也不敢觸怒董卓,都把矛頭直指華歆,包括已經被貶為庶人的蔡邕和伏完二人,都咬牙出血的大罵華歆,雖然不敢罵華歆是拍康鵬馬屁或者受康鵬指使,但卻把一頂頂國賊、奸賊和逆賊的帽子戴到華歆頭上,恨不能生食華歆之肉。

最為年老的太傅馬日鄲更是氣得全身抖,枯瘦的手揪住華歆的衣領大罵道:“逆賊,高祖殺白馬為誓,非劉不得封王!董太師對聖上忠心耿耿,你竟敢鼓動太師仿效國賊王莽,你,你罪該萬歲!”馬日鄲也知道華歆是康鵬一手提拔上來,這話其實是罵給康鵬聽的,奉勸康鵬不要學習王莽。

“聖上!”朝廷之上忽然傳來一陣殺豬似的號哭聲,忠心耿耿的大漢董太師忽然放聲大哭,聲音之難聽,把漢獻帝身的宮女們都嚇得花容失色,而平時裏很會憐香惜玉的董太師來不及顧慮美麗宮女的感受,撲通跪下,扭動著肥胖的水桶腰膝行到漢獻帝麵前,以額搶地哭道:“萬歲明鑒啊,老臣忠心為國,絕不會貪圖非份之想,老臣一心隻想中興我大漢,替萬歲重振河山,絕對不敢想什麼王侯之位啊!”董太師忠心為國的名頭確實不是吹出來的,磕頭出血,哭得死起活來,字字情真意切,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就連那些忠於漢室大臣幾乎都認為華歆的奏章不是董老大指使的——實際也不是。

“萬歲!”康鵬大哭道:“臣手握重兵,坐擁五州,被人誤會臣想稱王也屬正常,但老臣為求避嫌,懇請萬歲將老臣罷官削爵,貶為庶人,以表老臣之心。”

“老東西,如果朕真能將你罷官削權就好了!”漢獻帝在心中恨恨罵道,逐漸長大的漢獻帝心裏清楚,假如他真的下旨罷董卓的官,先不董卓會不會遵旨,就算董卓真的遵旨了,西涼軍兵權仍然握在董卓手裏,董卓軍那幫驕兵悍將也不會聽從他的調遣,雍並涼益諸州的權貴百姓還是不會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更給董卓落下鳥盡弓藏妒害功臣的口實,可以名正言順的造反稱王,乃至稱帝。

“太師千萬不可太過傷心,萬歲英明燭照,絕對不會誤解太師的。”康鵬的表演打動了一幹老臣,馬日鄲、朱攜和董承等老臣都上來攙扶勸慰康鵬,表示自己們理解康鵬的忠心,漢獻帝也假惺惺的出言安慰康鵬,可忠心不二的董太師還是大哭不止,大有不洗清冤委屈就撞死亡在金鑾殿上的趨勢,而董太師的義子溫侯呂奉先幾次想要張嘴話,卻被董卓軍軍師賈詡以嚴厲的目光製止。

“太師此言差矣!”朝上正喧鬧之際,一直垂不語的華歆忽然大喝一聲,又吸引滿朝文武的目光,華歆搶到康鵬身旁,大喝道:“董太師,敢問你可是忠心為大漢中興出力?”

這回連康鵬都糊塗了,口不對心的答道:“當然,本相當然是忠心耿耿為了報效國家,一心隻想為聖上分憂解難。”

“胡八道!依我看,你根本不忠於萬歲!更不忠於大漢江山!你才是真正的國賊!”華歆也不知道是否吃了豹子膽,忽然對康鵬大罵,惹得滿朝文武瞠目結舌,呂布暴跳如雷,如果不是龐德死死抱住他,隻怕他已經衝上去把華歆撕成碎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