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表準備點起兵將去和袁紹拚殺,被蔡瑁張允抱住勸說,這才平靜下來.劉表問道:"那荊州有哪些匪患?又以何人為首?"蔡瑁回道:"回主公,現荊州主要有這幾大勢力比較強盛:一是南陽太守袁術,他控製了荊北大片地區;二是長沙太守蘇代,他控製了荊南;三是華容縣貝羽,他掌控了南郡的一部分;四是農民義軍張虎、陳生,他們擁有襄陽左近地區;五是盤踞在荊州各地的‘宗賊’勢力.這幾大勢力中,袁術的實力最強,南陽雖是一個郡,卻是天下第一大都啊,擁有人口200多萬,更有精兵十餘萬,根本動不了,而其他像貝羽蘇代等人都手握重兵,無法輕易拿下.所以主公,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是先解決'宗賊‘勢力,然後勸說農民起義軍歸降."
劉表問道:"那該怎麼解決宗賊勢力?又怎麼個勸說農民起義軍歸降之法?""這..."畢竟二人隻是武將,出謀劃策不是他們的強項,一下子難住了.劉表失望的搖了搖頭,他準備詢問劉從,而劉從這時候不在府中,他陪劉琦出去玩去了.劉從心想:呼,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前段時間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各地太守接到密詔要誅殺父親,而他身邊又沒有像樣的謀士,所以自己不得不幫了一把.那段時間一直都很恐慌,生怕有什麼閃失.現在好了,到了荊州,隻要蒯良蒯越幫忙,荊州定能回複安寧,成為一方樂土,而自己就可以悠閑一段時間了.張允看到劉表一副失望的表情,便對他說道:"主公,我們2人雖不能出謀劃策,但我可以向主公舉薦兩人,得此二人,荊州之患必能平定."劉表急問二人是誰,張允答道:"回主公,此二人就是蒯良蒯越.”"莫非他們二人就是子柔和異度否?""正是.’'"我聞二人大名久矣,好,我現在就以荊州刺史之名邀他們二人前來."於是下達了命令命將士前去傳達.蒯良蒯越聞知劉表已來荊州,又接到命令,故欣然應允,在那位將士的帶領下來到了刺史府中見劉表.
劉表見到二人,就開門見山的先問蒯良:"子柔,荊州匪患甚重,我想先解決宗賊勢力,但宗賊的問題非常嚴重.第一,袁術會利用他們來反對我們的統治,第二,他們把人口都控製了,我征不到兵,第三,就算征到了兵也容易受他們的蠱惑而逃走,怎麼辦?"蒯良回答:"眾人不歸附你的話,是因為你的仁不夠,歸附了你而沒有太平的話,是你的義不夠啊.如果使君把仁義修煉到家了,那麼百姓來投奔您就像洪水嘩啦啦的往下流一樣,使君還怕什麼呢?居然還在這裏問征兵的辦法!"劉表顯然對這個回答不滿意,便又問了蒯越:"異度,你有何見解?"
蒯越答道:"回使君,我不同意我哥哥的看法.如果在太平之世,治理國家確實要講究仁義,但是現在是亂世,就不能隻講究仁義了,應該更要看重權謀.兵不在乎多,而在於能夠得人心.袁術這個人很勇敢,但是卻沒有決斷.蘇代貝羽等人也是隻有勇力的莽夫,不值得擔心.至於宗賊的首領很多人都貪婪殘暴,老百姓心中並不服從.我手下有一些比較有修養的人,如果我們把這些人派出去告訴這些宗族首領歸降我們有利可圖,他們必然會前來,使君您就可以把那些殘暴無道的首領誅殺,然後再安撫任用其他的人.這樣一來,整個荊州的百姓必定會歸順主公,原意為主公效命.隻要使君立住腳跟以後,能夠推行仁德,那麼百姓必定支持,這樣的話,就可以擁有雄兵,在南占據江陵,在北控製襄陽,然後荊州八郡隻要傳檄文就可以平定了.就算是袁術等人到了,也必將沒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