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到長安後,他向董卓請求自己歸呂布管轄,董卓答應了.192年,董卓被殺後,其舊部李傕,郭汜率兵十餘萬攻入長安,又和韓遂馬騰的兵馬交戰,關中大亂.劉表派人打聽張遼的情況,打探情況的士兵回來報告說因寡不敵眾,呂布和張遼等將領和軍隊已逃向東邊了,劉表歎了口氣.
過了幾天,有將士來報,說有一人因躲避關中之亂而來到荊州,想投靠主公.劉表命他前來相見,那人奉命前來後,劉表見他隻有十來歲,身材短小瘦弱,容貌醜陋古怪,心裏五分不喜,準備責備那位將士怎麼帶一小孩兒來.劉從看他年紀和自己差不多,可是長得....恐怕跟鳳雛龐統有的一拚哈,不過比龐統好看一點.
劉表問他:"小孩兒,你來荊州是避難的吧?你家裏人呢?"那小孩不高興的說道:"隻有我一人,我前來荊州是來投靠您的.景升叔叔,還記得我嗎?我是王粲王仲宣啊."劉表站起來走到他跟前仔細看了看,驚呼道:"莫非你就是前大將軍何進的長史王謙之子乎?"王粲答道:"回景升叔,家父正是長史王謙.""哈哈!對不起啊,剛才怠慢你了,請入座.仲宣,多年未見,家父身體無恙否?"劉表問道.王粲沉默了一會兒,答道:"父親於上月在家中過世了."劉表也沉默了,過了一會兒,說道:"仲宣,今後你就把這裏當作你的家吧.放心,我會好好照顧你的.""景升叔,我想幫您做點事,請安排點事情給我做吧.""你這麼小,能做什麼?""景升叔叔,你們行軍打仗之前不都要寫一份檄文來表明立場麼?我願意代筆.""噗!"眾人喝的酒都噴出來了,連連咳嗽.有的則說道:"你這麼小,會寫檄文?還是等長大了再說吧.""你們不相信我嗎?"王粲問道.眾皆點頭,劉表也表示懷疑.
劉從聽聞,吃驚的想:他就是未來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嗎?三國誌裏記載他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之才,並且擅長作詩寫文章,總是一揮而就,著名學者蔡邕為了迎接他連鞋子都穿反了.記得他寫的最有名的是一首詩,叫《七哀詩》,專門描寫關中之亂的.既然他們都不知王粲的學識,不如自己就考考他算了.於是站起身來,對王粲作了一揖,說道:"仲宣兄,我是父親的二公子劉琮,我喜歡詩詞.既然仲宣兄文采很好,那不如現在就作首詩吧.今關中大亂,民不聊生,仲宣兄就以此為背景做首詩如何?"王粲答道:"好,既然琮公子開口,那我現在就在眾人麵前作這首詩."劉表拿來紙墨筆硯,王粲想了一會兒,飽蘸墨水,一揮而就,寫完後慨然感傷.
眾人前去一看,隻見上麵寫的是: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複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大家看後紛紛落淚,劉表看後說道:"仲宣侄兒,雖然你的文采很好,但檄文畢竟牽扯到眾軍將士,不能兒戲!所以侄兒還是好好呆在荊州,等長大後再說吧."說完回到了座位上命大家繼續喝酒,王粲還準備開口說些什麼,見劉表說這樣的話,歎息的搖了搖頭,坐下了.劉從無奈,想:恐怕這就是導致以後王粲在荊州居住十幾年而未得到重視的原因吧,唉,父親無識人之明啊.不行,自己以後想辦法一定要幫幫這個未來的建安七子,不能讓他落入曹*之手,肥水不流外人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