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公主驕縱撒野地哭鬧著不答應。束手無策的國王隻好把朝中的大臣們集合於花園,憂心忡忡地商議道:“你們之中如果有人能夠以奇異的技藝,以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編織美麗的花環,我便重重獎賞。”“報告陛下!水泡刹那生滅,觸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花環呢?”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難道這麼一點兒事情都無人會做嗎?你們如果無法滿足公主的心願,統統回家去吧!”國王盛怒地嗬斥道。

“國王請息怒,我有辦法替公主做成花環。隻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實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沫,哪一顆比較均勻圓滿,能否請公主親自挑選,交給我來編串。”一位須發斑白的大臣神情篤定地打圓場。

公主聽了,興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彎起腰身,認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來光彩閃爍的水泡,經公主輕輕一觸摸,霎時破滅,變為泡影。撈了老半天,公主一顆水泡也拿不起來,睿智的大臣於是慈愛地對一臉沮喪的公主說:

“水泡本來就是是生滅無常、不能常駐久留的東西,不要對虛無空幻的東西抱有幻想啊!”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美麗的夢想,很多人會不遺餘力地努力去追求。遺憾的是,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很少。要腳踏實地地做人,不要老是想著去摘取天上的星星,否則注定會失敗。

最後的遺言

內德·蘭塞姆是法國裏昂最著名的牧師,無論在富人區還是貧民窟都享有極高的威望。他一生有1萬多次親臨臨終者的床前,聆聽臨終者的懺悔,他的獻身精神不知感化了多少人。

蘭塞姆84歲時,由於年齡關係,已無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教堂的一間閣樓裏,打算寫一本書,想把自己對生命、對生活、對死亡的認識告訴世人。他多次動筆,幾易其稿,都感覺沒有說出他心中想要表達的東西。

一天,一位老婦人來敲他的門,說自己的丈夫快要不行了,臨終前很想見見他。蘭塞姆不願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婦人失望,於是他在別人的攙扶下去了。

臨終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歲,年輕時曾和著名音樂指揮家卡拉揚一起學吹小號。

他說他非常喜歡音樂,當年他的成績遠在卡拉揚之上,老師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歲時,他迷上了賽馬,結果把音樂荒廢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音樂家。

現在生命快要結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遺憾。他告訴蘭塞姆,到另一個世界裏,他絕不會再做這樣的傻事,他請求上帝寬恕他,再給他一次學習音樂的機會。蘭塞姆很體諒他的心情,盡力安撫他,答應回去後為他祈禱,並告訴他,這次懺悔,使牧師也很受啟發。

蘭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記,決定把一些人的臨終懺悔編成一本書,他認為無論他如何論述生死,都不如這些話能給人們以啟迪。他給書起了名字,叫《最後的話》,書的內容也從日記中圈出。可是在法國麥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該書時,裏昂大地震發生了,蘭塞姆的63本日記毀於火災。《基督教真理箴言報》非常痛惜地報道了這件事,把它稱為基督教世界的“裏昂大地震”。蘭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憑他的餘年是不可能再回憶出這些東西,因為那一年他已是90歲高齡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