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江若凡此刻故意擺出此般姿態,目的便是對台下各部擂比天驕以氣勢相激,使得盡早有人能夠登台攻擂,從而盡量縮短接戰時間。
亦唯有如此,方能速離擂台,為那稍後的彩擂之戰以備萬全。
果然不出江若凡所料,甫一擺出如此姿態,台下各部天驕頓時戰意萌發。
哪怕戰敗刑無殤,使得江若凡之強悍戰力,對此番參加擂比的各部天驕而言,赫然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與震懾。
但即便如此,於一陣短暫的寂靜過後,仍有那武道之心堅定、意存磨礪自身的部族天驕,在一番思忖之後,飛身而起,足踏擂台。
盡管心中戰意盎然,但江若凡戰力之強悍,仍是大大超出了這些攻擂天驕的預想。
在心存速戰速決之念下,江若凡可謂劍出如風攻擊勝電,僅隻片刻光景,便有三名攻擂天驕,被江若凡以精絕劍法挑飛兵刃被迫認輸。更有二人,於其刻意營造的戰機之下,赫然施出撼神撞,被生生撞出數丈,飛出擂台之外。
從抱劍為禮長劍斜揮,到五名天驕先後敗陣,僅隻一炷香的光景,江若凡便以強大無匹的戰力,於擂戰盡勝之下,戰獲“十戰擂主”之名!
已然盡敗五名攻擂天驕,江若凡自是不再停留,揮劍入鞘後,對著台下微施一禮,便足尖一點飛落台下,隨之身形閃動,沿著彩道回到蒼黎族人當中。
江若凡戰捷歸來,蒼黎族人自是一片歡呼,雀躍而迎。非但一眾族人興高采烈,便連大祭司與馬長老,亦是笑言相賀,麵露喜悅。
而傲塵則更是圍前圍後,歡喜之情溢於言表,似乎江若凡戰獲“十戰擂主”之名,比之自己得獲,還要值得高興一般。
即便是那已然同樣戰獲“十戰擂主”之名的陳東,此刻亦是舉步上前抱拳恭賀,不僅語氣恭敬,眸光之內,更滿是敬慕。似乎自己所得的這個“十戰擂主”之名,其“含金量”,與之江若凡根本無法相比。
在眾人的祝賀聲中,江若凡麵含笑意環施一禮,而後便自盤膝而坐,雙目一闔中神思收斂,運轉功法調息起來。
盡管江若凡飛身離擂,但剛剛擂戰的精彩與江若凡的風姿,卻是使得此刻觀戰的各部族人,仍是語聲激動,議論不休。
但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那名身著雪白武服的青年,卻是在這不足盞茶的光景,於南側那青石擂台之上,先是輕鬆擊敗了那名已然戰守七擂的部族天驕,而後複又連敗三人,旋即麵無表情地回到了有然大祭司身側。
其淡定之姿,便似得獲這“十戰擂主”之名,猶如探囊取物一般。
見此一幕,始終對這青年暗中關注的蒼黎大祭司與馬長老,雖仍是麵帶笑容,但於眸光之內,卻是不由齊齊露出了一絲凝重與擔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