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褪凡(1 / 2)

“其實他厲害的手段,不外乎就是自身所修習的種魔大法。他想顛覆南詔國實已籌劃許久,食養了數以千計的魔靈軍團,再加上神鬼莫測的種魔大法,再施以狡計,設好了圈套引南詔皇入彀。還差點令他成事了。”

“往往成敗就在一線之間,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裏也不過如此!”無天言語間不勝唏噓。

紀陵一旁聽著很糊塗,封刑的行為明明是人神共憤,但在無天字裏行間,卻似是對封刑推崇備至。

“既然種魔大法出自鬼巫族,為什麼鐫刻有種魔大法的石棺墓碑會在這裏出現?還有這墓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不怕被人發覺嗎?”紀陵疑惑道。

“至於種魔大法為何會出現在這裏,為師也很糊塗。至於你說的墓碑上鐫刻有種魔大法,那就錯了。墓碑上隻是鐫刻的代表鬼巫族的神秘圖紋,一般人不一定會識的,為師恰巧當年了解過‘烏烏門’一事,所以才會一眼認出上麵的圖紋出自鬼巫一族。至於墓碑上麵的蠅頭小字鐫刻的是第九峰內發生的事情,上麵的大概意思是敘述的第九峰其中一代掌門繼位的事情,並沒有出奇的地方。”無天事無巨細的說道。

紀陵看著墓碑上的圖紋與石棺上刻畫的似是同一手筆,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還以為墓碑上鐫刻的也與種魔大法有關。此刻聽無天道來,才知道墓碑上的圖紋可能就是當初埋入石棺之人所做的記號罷了。也隻有無天這種特別留意過鬼巫一族的人,方才看到這些圖紋生出疑問,以致掘出了埋藏種魔大法的石棺。

無天仰首看了看天色,隻見暗沉的天際,逐漸泛起淡淡的亮光,想必天就要大亮了。

無天手中光芒一亮,一束暗黃的絹帛出現在掌中:“我修習的道訣並並不完善,以至於我自身也出現了問題。這絹帛乃是從石棺中發現的,我仔細看了一下,並不是鬼巫族的東西,而是‘第九峰’至高無上的修道功法,亦是修真界最正宗的道訣。為師已經迷途難返了,你現在剛踏入道途,正適合修習這天地間最正宗的道訣。”

紀陵心下一陣激動,天地間最正宗的道訣,當初雲霞山內出現一個舉霞飛仙的仙人,莫不是就是學的眼前的功法道訣?

絹帛入手光滑,還帶著絲絲寒氣,不知是何種材料做成。

“好了,天要大亮了,等會未免傷著你了,我得離開這裏。你就在這裏修習這套功法,盡快達到褪凡才算是真正的踏入道途。”無天對紀陵剛交代完,身影暗淡,瞬間消失。

紀陵看著無天消失的身影,心中一陣感動。無天雖然是以醫治母親為前提,強迫自己留在這裏。目前看來,人除了有時瘋瘋癲癲之外,其實還是挺不錯的。

“褪凡、、。”紀陵呢喃一聲,眸中露出堅定的異芒。

以前在神侍府當小少主時,就了解過世間修真界的一些秘辛。無天說的沒錯,隻要真正完成了褪凡才算是踏入了道途。不過好在他在三生池內洗淨了凡胎肉骨,對於這一步要簡單了許多。不然,沒一個三年五載是難以完成褪凡的。褪凡兩字無不是壓在無數修道者心口上的一方巨石,不僅僅是身體的升華蛻變,亦是神識的蛻變,或是魂的升華。

至於以後的‘入道’、‘化胎’、‘入聖’、‘凝天’,‘入尊’,再到後麵真正超凡脫俗的‘百裏至尊’、‘千裏之尊’及‘萬裏至尊’,以致初窺天道的‘地仙’、‘上仙’、、、。就似一條布滿荊棘的漫漫長路,隻有保持著始終如一,有一顆堅毅頑強的道心方可達到超脫五行生死之外。

紀陵收回飄蕩久遠的思緒,深吸了一口氣,緩緩攤開了手中絹帛。再難行的道途,在踏入這一刻起始,紀陵就已經抱著一往無前的態度。

絹帛絲滑,透著絲絲寒氣,顯然材質不凡。

絹帛攤開,一股古樸滄桑至靜悠遠、思遠流長的氣息撲麵而來,令人心緒平和,仿若有著洗滌內心雜念的魔力。

《三清道訣》

首先,入目處是以‘古神字’書寫的功法名稱。

原來第九峰至高無上的修道功法就是眼前的《三清道訣》。以前紀陵倒是聽說過修道起始就是從萬古時代的三清道觀流傳下來的,之後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修道門派。不過,這隻是流傳在凡塵的一則傳說而已,真正開創修道一途的始祖人物就無從追論了。

《三清道訣》也分上下兩篇。上闋講究的是修身,下闋介紹的是煉魂。以《三清道訣》之述,隻有身體和神魂都達到了超越天地法則的地步,方可有機會窺得天道。

其中上闋裏還有一套三清劍法以及三清幻影的身法。

《三清道訣》之所以被稱為最正宗的修道功法,是因為它有著一套獨特的勾動天地偉力的方法,並且在修身煉魂上亦有著思遠流長的精粹。修習它的人精進雖緩,但每一步都積澱凝實,直至厚積薄發。

紀陵仔細將上下兩闋都精讀了一遍,修身煉魂雖分開記寫的,但兩者屬於相得益彰攜頭並進的關係,即是修身亦是煉魂。之所以分開來寫,是因為一般修道功法是以修身為主,煉魂放在了其次,神魂會隨著主神的滋養變得強大起來。而《三清道訣》裏的煉魂卻是與主身相輔相成,以道法中的一氣化三清的方法令神魂離體,獨自經曆天地偉力的淬煉。當神魂一周天的淬煉完成後,就會回到主體,完成彼此的融合。與其說是修身主體孕育著神魂,但修習了《三清道訣》後可以說是神魂滋養著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