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帝王之術 猜疑(1 / 2)

太後也是雙眉深鎖,她雖沒有什麼出色的政治才能,但是對於榮安.鈞南的險惡用心也有所察覺。

隨著這兩年皇兒的年事增長,與這位持國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這讓太後對母子倆前途的憂心越來越盛。也勸過恒波.齊雲要他忍耐,不要再與榮安.鈞南有什麼明顯的衝突,以免使得本已對兩人不利的形勢更為惡化。可是,恒波.齊雲年少氣盛,養氣功夫實在是很不到家,一旦怒火上衝就將母親的勸告全都丟到了腦後。

太後的眼睛不期然地望向嬴政,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婿是不是能助他們母子擺脫這種危險的處境,甚至助她的皇兒誅除奸臣,掌權親政?不過想到他那要在齊雲停留上30年的決定就心中別扭,他對女兒情深意重那是好事,可是世上會有那麼專情的帝王嗎?就算他真的是對女兒情有獨鍾,但是為了一個女子拋離國事在外30載,能做出這種事的絕對是個昏君!到時隻怕他連自己的位子也保不住,就更不要說是幫別人了。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便是這人並不是個國君,怎麼想都覺得不可能有國君會輕描淡寫地做出這樣離譜的決定。看當時女兒的模樣,如果他真的不肯鬆口,女兒一定會跟著他走的。而女大當嫁,她這做母親的就算再不舍,也沒有什麼借口可以阻攔,可他卻不止沒堅持下去,還一開口就給了30年,這由不得她不生疑。

更何況聽他報出來的那些聘禮,光是那些黃金白銀就已多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就算秦國國內都是金礦和銀礦,也不可能多到可以拿出那麼恐怖的數字來送人的地步!而且看他報出那麼多東西居然連眼都不眨一下,莫不是根本就是有口無心,順口說說而已的吧?再想到聽他的說辭,女兒是和他在半道上認識的,那麼所有知道的資料都是聽他自己說的了,又有誰知道是真是假?

越想覺得疑點越多的太後忍不住又仔仔細細地打量了嬴政一番,可是眼前之人所表露出來的氣度風儀卻都無可挑剔,讓她更是真假難辨!最後一咬牙,罷了,一時辨不清就多觀察些時日,如果真的是個騙子,那麼遲早總會露出狐狸尾巴來的。

她在看著嬴政心中盤算,身旁的雒羽則因為恒波.齊雲的那句咒罵而開聲問道:“皇兄,剛才的那個是什麼人?”

恒波.齊雲怒衝衝地道:“什麼人?一個挾勢弄權的無恥小人,一個欺君罔上的亂臣賊子,一個禍國殃民的該死老賊!”

這樣的評價足可以看出他對榮安.鈞南的積怨有多深了,也正是知道他絕對是忍不住馬上就要發作了,太後才將所有伺候的人全都遣退。隨著那個老賊的勢力日益增強,已經開始向宮中滲透,雖然還不能控製皇宮,但是耳目卻是安插了不少。太後不相信榮安會忽略掉對她和國君的監控,所以可以肯定他們的身邊一定有人被那老賊收買了,以隨時掌握他們的動向。要不然那個家夥哪會這麼快就得知了修政殿中異常的情況,正好有事要覲見?鬼才相信!是而她揮退了左右,免得皇兒的怨言給傳到了那老賊的耳中,又惹出事來。

此時見女兒相問,她輕輕歎了口氣,將自恒波.齊雲登基之後發生的事全都簡略地說了一遍,隻是說的時候看似是麵對著女兒,眼角的餘光卻不時地掃向嬴政。不過從始至終,嬴政一直是那種淡然的神情,完全沒有什麼反應。

事實上在太後說出這番話之前,嬴政就已經將情況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了。一個臣子能夠自由出入宮闈,甚至在帶兵直闖太後的慈安宮之後都沒有受到任何的懲處,那就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國君無比的寵幸,二是權勢大到了連國君都壓製不住的地步,而看太後與恒波.齊雲的表現,寵幸是根本無從談起,那麼剩下的就隻有第二種了。

再看看新主的年齡,基本前因後果就十分明朗了。幼主登基、輔國大臣欺主上年幼,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進而把持朝政,甚至謀朝篡位,這種事古往今來數不勝數,沒什麼稀奇的。就是他,當初也不是一樣在呂不韋的陰影籠罩下隱忍了好多年,直到暗中積蓄了足夠的力量才驟然發難,一舉翻盤,奪權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