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修改主要是重新整理了一下,又把目錄的標題改了一下,我本來是想把標題改成《摸魚兒》的,耐何才力不足,實在是寫不出來,隻能是把字數與其相對應。然後又把書中的錯別字校對了一番。因為我寫這篇文字時,並沒有打算能寫多少,隻是瞎寫,所以本來是先寫在紙上的,後來才又打到電腦上的,因此錯別字也特別多,雖然是經過了一番校對,但也還不敢保證就沒錯別字了,所以如果有什麼較大錯誤的話還請大家能告訴我一下,也好修改。
這篇文字是我在2006年暑假時寫的,當當時我在家閑著無聊,就在紙上寫字,沒想到寫著寫著寫出了30多萬字。後來由於要開學了,就草草結了局。總的來說這篇文字是失敗的,因為在網上的點擊率不是很高。於是朋友對我說:“你這樣不對。別人在網上發東西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發,這樣才能讓自己寫的東西經常在上麵顯示。你卻一發就是1萬多個字,你一共寫了18章,這樣也就是18天就發完了,到時,別人還沒發現有這麼一部小說呢,你已經發完了。誰會在網上一頁一頁的翻以前發過的文章?而且,你一次發一萬多個字,雖人一看:哇,這麼長啊,算了,不看了。你想吧,這種情況下你的點擊率怎麼就能高了呢?再者你的寫作筆法也太老了。不過已經寫出來了,改也不好改了。也許有的書文筆是不怎麼樣。可你看看人那內容,裏麵的懸念是一個接著一個,讓人一年就欲罷不能,這點你就不如人了。我給你出個介意,你把小說的名字改成《笑傲江湖續》或是《笑傲江湖後傳》。這樣肯定會好一點的。”
我說,我寫的是傳統武俠,當然得用中國式文法寫出來了。又“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每八千字成一段落的節奏是絕對不好的”,再說武俠小說就是武俠小說,不是偵探小說,更不是科幻小說。
這個小說本來名字是叫《笑傲江湖之劍俠情緣》的,後來才改為《碧血英雄傳》。後來為了不讓人誤認為這部小說與《碧血劍》或《射雕英雄傳》有什麼關係,改名為《江湖淚》一部好的小說,並不是將書名起得很誘人就是一部好小說了.書名不是用來勾人眼球的,而是用來讓讀者了解你所要寫的故事.故事中不切實際的離奇情節並不能代表小說的質量,而是源於現實,但不脫離於現實.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真沒人年的話,那也沒辦法,那就自己看唄。
我覺得武俠小說不一定非得是,江湖中有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大魔頭,且他的武功也是高的不能再高,然後由我們的年輕主人公去無意思中學得一種絕世武功,學成之後與這個大魔頭大戰一場,終於為武林除害,最後就是功成名就,色得雙收。主人公也不一定就非得是一個大仁大義的大俠,為了江湖道義可以不要自己命。我不知道現實中有沒有那樣的人,我是沒見過。於是有了在第13章中楊影楓與於謙的一番對話如下:
江楠無奈的看了楊影楓一眼,歎了一口氣轉身與李建英便出去了。於謙也對楊影楓此舉頗為不解,江湖中人向來是以義氣為先,若是為了貪生怕死而不顧武林道義,必會為武林中人所恥,而楊影楓為何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去相助眾人。說道:“楓兒,你為什麼不能和江楠去?我相信你絕不是怕死之人。”楊影楓道:“於伯伯看我像怕被人恥笑之人麼?”於謙怔了一怔,不知他這麼說是什麼意思。楊影楓見於謙不說話,微微一笑,道:“我不想去。”於謙道:“為什麼?”楊影楓道:“不想。”於謙道:“為什麼不想去?”楊影楓靜天靜靜地不說一句話,於謙也靜靜地等待著他的回答,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說道:“我為什麼要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一些不相幹的人?”
於謙不料他什麼這麼回答,說道:“話不能這樣說,我也不是說你不該去,也不是說你一定就得去。但從武林道義上來講,你不去的話也有些說不過去。”楊影楓道:“我又不是武林中人,管他什麼武林道義幹什麼?”頓了頓,又道:“什麼是武林道義?除強扶弱,懲惡揚善?還是行俠仗義?我師父是個殺手,你說我師父是好人還是壞人?別人給他錢,他便依言去殺某人。如果有人想殺於伯伯,隻要他付得起錢,我師父也照樣會殺了你,你說我師父是不是個好人?”
好人和壞人的區別是什麼?我不知道,我也想為好人和壞人強行劃出一條界限。好人可以是壞人,壞人也可能是好人。這就是我想寫的東西。
好了,該上班了,學校的日子已是一去不複返了。現實與理想生活的差距總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