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初入江湖(1 / 3)

從光州出發,小禮兒兄弟三人快馬加鞭,心已然早在南京應天府了。

兄弟三人一方麵想早些和青少、誌揚相聚,另一方麵都欲早些到達應天書院,成為本朝太祖禦封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的一份子,這是無比的榮耀、自豪,他們也想瞻仰瞻仰來自神州四麵八方的人傑們的風采。

經壽州、濠州,過宿州、毫州,就到了大宋南京的地界。正月十七的傍晚,小禮兒兄弟三人終於到了一座頗有規模的城池下。

“這座城便是歸南京應天府轄製了,喚作下邑,是南來應天必經之所,因此頗顯繁華熱鬧,又是戰略要塞,故各方江湖勢力皆有經營。”楊世行先前是安州鏢局的鏢師,走南往北押過不少鏢,大片河山皆在其心中,此行便成了沈昭義、小禮兒的地理向導。

楊世行揮斥馬鞭,指向西北方向道:“此去四十裏便是應天府治宋城了,應天書院便在那宋城,我們拍馬半日即到。接下來便不必疾行了,今晚我們可得好好犒勞下自己。老樣子,三斤鹵牛肉,十斤燒刀子,兩日沒飲酒,我可饞得緊。”

沈昭義也是心中歡暢,往日淨是獨自出門,不乏孤獨之感,這次有兩位兄弟一同上路,臥則同榻、食則同席,端的是如魚得水,道:“便如大哥所言。疾行兩晝一夜,確是要好好歇息下了。隻是燒刀子實在太烈了。”

小禮兒心中雖然也是激動興奮,畢竟初入江湖。聽得大哥、四哥的話,卻心中叫起苦來。他年齡最小,本也不喝酒,但結識了四位兄弟,兄弟暢飲,他豈可獨坐,遂也飲之。還記得兄弟五人結拜那晚,在安州城內的特字號房裏,五人都喝的酩酊大醉。大哥和二哥一碗來一碗去,也不知飲了多少。三哥四哥不勝酒力,兩碗就暈了。他自己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次喝酒便海飲兩斤燒刀子,喝足六碗,且碗碗幹,結果吐了大半夜。

小禮兒是能撐的人,兄弟們高興,他隻要扛得住,他就作陪。有大哥和二哥在,必是無酒不歡。所以小禮兒的酒量倒也因此逐漸長進起來。

兄弟五人分離時秦誌揚曾言,應天府郢都客棧的全部分店歸其六伯掌管,他六伯和他們家關係極為親密。他六伯無子,將他當做親生兒子看待,所以他儼然是應天府郢都客棧的少東家。進入應天府的地界,便可直赴郢都客棧,報上他的名字,便可享受最好的待遇。五人約定正月十九,宋城長安大街郢都客棧會和。

三人進城直奔郢都客棧。下邑就此一家郢都客棧,位於城中鬧市正中,一問路便知。三人很容易就找到了所在。

到了客棧前,三人頓覺郢都客棧規模頗為宏達,前方是酒樓,後方是庭院客房。酒樓建造和安州城內的郢都客棧一般無二,也是通身圓柱體構造,高達三層。

下邑城主道東西向、南北向兩條,而這酒樓便位於交彙處正中。

楊世行笑道:“江陵秦氏不愧九世家之一,酒樓都這麼霸氣,橫立城正中,交彙兩幹道。正好我們去三樓,全城便盡收眼底了。”

沈昭義卻道:“這酒樓選址,我看的有點蒙。這郢都客棧宛若一個大牢籠啊,若有人心存不良,欲對樓內食客不利,隻需在樓外從容布置,樓內的食客便插翅難飛了。”

小禮兒這才注意到此節,確如四哥所言,酒樓遠離民居,樓外便是下邑城兩大主幹道,若是有人欲對樓裏的人不利,隻消包圍酒樓,便可來個甕中捉鱉。

楊世行仔細打量了下周遭,道:“果然如此,四弟眼力厲害,隻是,秦家怎麼會選了這麼個於己不利的地方建造酒樓呢,若是有人欲對秦家不利,秦家會很被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