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旭易之所以說是大神而不是鬼怪,是因為他相信有常羲在,絕對沒有什麼鬼怪之流敢出現於此地。
“小子,你不認識老夫?”來人一張臉瘦瘦小小,嘴唇極薄,上麵兩縷八字胡隻垂到下顎,聽到侯旭易的話,當即小眼一翻:“沒見識!”
認識你?老子又不是寫聊齋的,怎麼可能來一個認出一個?侯旭易心頭嘀咕著,當下也不客氣的頂了回去:“在下非前清人士,所識之人自問沒有閣下這等打扮的!”
“老夫姓辜。”來人也不和他打嘴仗,大概是自視極高之輩,和侯旭易爭辯怕失了麵子:“草字鴻銘。”
“辜鴻銘?”看來人的模樣,分明就是那種認為自己說個名字就能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現在的樣子。奇怪的是,這個名字他還真有些印象!於是他一邊在記憶力搜索著,口中一邊客氣道“哦,久仰久仰,不知道辜大神來此有何……辜鴻銘?!”
他終於想到這個名字自己在什麼地方聽說過了!可是記憶中這個名字,可是和什麼神仙鬼怪之類的一點都扯不上關係!
侯旭易多少算是個世家子弟——雖然這個世家和以前流行過的“汝南周氏”之類的八大世家比起來小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可在當地也算是文武傳家的高等門第了。他的曾祖父更是曾經出過國喝過洋墨水的留學生,在當時也被號為學兼中西的“通儒”一個。
侯旭易出生的時候,他的曾祖父早就過世了,這些事情,是從長輩口中陸陸續續知道的。
而辜鴻銘這個名字,也常常在長輩們描述曾祖父的時候出現。據說,他曾祖父自問學貫中西,自視極高,同時代的人中,學問能讓他佩服者,便隻有辜鴻銘一人而已!
說到辜鴻銘,這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
他並不是土生土長的華人。辜鴻銘的祖上,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便下了南洋,並且一直沒有歸國,辜鴻銘便是出生在南洋的一個叫做“檳榔嶼”的小島上。
據說辜鴻銘自小就極其聰慧,雖說不像傳說中的那些古代神童,三歲吟詩五歲做賦——他家裏也沒知道詩詞歌賦的人,想學都無從學起——可在同齡人中也算極其出色的了。
那個時代,南洋的華人和外來殖民者的關係不錯(大概都是外來人的關係吧),所以辜鴻銘在出生的時候就被當地的一個蘇格蘭莊園主認作義子,並且極得喜愛,十歲之前所受的教育都是由這位莊園主親自進行的。而在他十歲的時候,這位義父便將他帶回了蘇格蘭,送入當時極負盛名的一所中學中讀書。
這一去,便是二十年。
辜鴻銘在二十歲的時候,便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名校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之後遍遊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先後榮獲文學、哲學、理學、工學、神學等等博士學位,竟然達到了十三個之多!他寫的論文,常常在當時西方的學術報紙雜誌上發表,一時之間,竟然轟動整個西方學術界,皆以天才稱之。
更加讓人佩服的是,三十不到的辜鴻銘,對於英、法、德、意、日、俄、希臘語和拉丁文,都有極深的造詣,他寫出來的文章,當時的英國人竟然說可以和莎士比亞媲美!要知道莎士比亞可是被視為英國文學的象征,一個外國人寫出來的東西能得到這種評價,那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個有些誇張了……原本的說法是:可以與維多利亞時代任何一個大文豪相提並論!竊以為,包括莎士比亞也不算太誇張……)
在西洋獲得了偌大的聲譽之後,辜鴻銘就回國了。
此時的辜鴻銘,雖然一肚子洋墨水,對西方文化,可謂觀其要而會其通,但對於東方文化,卻還是一無所知。——說起來也難怪,他從小便生長於南洋,之後又一直在歐洲遊學,所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的教育,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東方文化。
可是天才便是天才!
天才的辜鴻銘,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從《康熙字典》開始學起(那個時候還沒有《新華字典》這種後來小學生幾乎人手一冊的工具書),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無一不通,居然又成為了一代國學大師。
這其中還有個小笑話:辜鴻銘剛剛回國的時候,有一次遇上了當時被譽為“泰山北鬥”的大儒沈曾植(子培),那個時候辜鴻銘正是意氣風發,高談闊論西方的文化法律,沈曾植一言不答。辜鴻銘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不說話。沈曾植就說了一句:“你說的話,我都懂,你要懂我說的,最少還要讀二十年中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