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怒聲道:“兒臣不需要他這麼做。”
馬皇後歎氣道:“標兒,你發泄就發泄,這些話在母後麵前說說就是。當務之急,宋家還有宋濂。”
朱標一聽,連忙激動的拽住馬皇後的手,哽咽道:“母後,兒臣求過父皇,可…實在沒辦法。”
馬皇後點頭道:“標兒放心,母後來想辦法。”
當天下午,馬皇後派人請皇覺寺主持高彬大師前來。高彬是老朱少年投身皇覺寺,唯一一個對他比教好的人。於是在老朱當皇帝後,這種有先見之明的投資終於見效。
皇覺寺作為皇帝曾經待過的寺院,地位自然迎風而上。高彬也混了個主持,逢人人還得叫句大師。
馬皇後將事一說,高大師當然點頭。作為修佛多年,能夠救多條人命,勝造N級浮屠。將來到西天見了如來佛祖,也能好好交代了。
在兩人的連翻勸說下,老朱思慮良久,還是改判宋濂流放茂州。這個茂州,在現在的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
好歹也有從龍之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又是明初三大文學家之一,受儒林士子敬仰。現在好了,近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臨了,臨了,混了個與少數民族打交道。在這之前,兒子和孫子還不明不白的死了,這叫他情何以堪。
朱允炆聽到宋濂改放茂州,就覺得朱標好心辦壞事。對於宋濂來說,此時真的還不如一家三代共赴黃泉,落個青史留名。讓後人痛罵老朱的殘暴,也算是間接的報仇了。
現在吧,白領個人情了。果然,一年後,傳來宋濂病死夔州,得,還受盡一年的艱苦折磨,想必死也難以瞑目了。
經此一事,太子與皇帝是公開決裂,皇宮的氣氛緊張到極點,繼續壓抑而又讓人煩悶。
就在這時,東宮大擺宴席,為燕王赴封地北平踐行。洪武三年,老朱第一次封幾個年長的皇子為王,秦晉二王已在洪武十一年趕赴封地。
朱棣則一直在鳳陽體驗生活,後回京與徐達的女兒成親,受命這幾天趕赴封地。於是帶著燕王妃還有兩歲的朱高熾,一家三口前來皇宮謝恩。
見完老朱,也接受老朱的耳提麵命,好好的受教了一頓。之後按照常理,應該向太子兄長辭行。
對於燕王一家的前來,太子很是高興,不僅設宴招待,還讓朱雄英和朱允炆前來拜見。於是朱允炆也順利的第一次,見到了這個日後會奪他皇位害他下落不明的罪魁禍首。
此時的燕王還很稚嫩,畢竟才二十餘歲。剛成完親,又有了兒子,再加上要前往封地幹一翻大事,自然意氣風發。相比之下,太子則是麵帶黯然,強顏歡笑。
朱允炆本還想再探聽一下這日後的大敵,多多了解。朱標卻讓他和朱雄英,帶朱高熾下去玩。朱高熾才兩歲,也能走路,長得白白胖胖的。
走在東宮裏,朱允炆看到這小胖子一雙賊眼四處打量。不禁心裏感歎,日後他也會在這裏,受盡朱棣的折磨,就像今日的太子朱標樣。可惜啊,小爺我來了,你就沒得希望了,老死在長城之邊,苦寒之地吧。
或許感到京中氣氛不一樣,燕王隻是待了一會兒,就走了。朱允炆得到燕王離京的消息,感歎萬千。對於朱棣來說,這是龍出大海,海闊天空任他飛。可惜此時他太小,沒得辦法阻止。
燕王隻是小插曲,落在京城這潭水中,絲毫不起波瀾。皇帝和太子之間繼續冷戰,皇後多次勸說老朱,減寬刑獄。也遭到老朱訓斥,坤寧宮一時之間竟成冷宮。
這天陰雲沉沉,就是不下雨,弄得人心慌慌,突然之間,晴天霹靂,一道響雷雷擊奉天門,奉天門當場崩塌。
這放在現代也沒得什麼,不就是奉天門太高了,遭雷劈了。可放在古代,這可是預示著上天對皇帝的警示。
本來,老朱先前實行的胡惟庸案,廢丞相製度,又搞得天下風聞奏事,無數人等被下獄。百官早已不滿,隻不過迫於老朱的龍威。
如今有上天的警示,那還等什麼呢?於是在一個朝會上,眾臣憋足了勁,一個個奮勇直上。都把雷擊奉天門的罪過怪在皇帝身上,大有老朱不大赦天下,下次雷擊就擊到老朱頭上了。
說的老朱火冒三丈,但又如何向天下解釋這次的雷擊事件呢?再說為了這件事,自己的老婆,兒子都和自己鬧翻。難道真的是自己錯了?
是要解決了,再不解決這日子就沒法過了。隨後,老朱明詔天下大赦,赦免京城中的犯人和臨濠屯田的人,又免除天下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