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到大明 第五章 陪伴馬皇後(2 / 2)

看得呂妃又是一陣心痛,心裏納悶,這孩子不會是真的傻了吧,連苦都不知道。

雖然苦,朱允炆也喝習慣了。自從找秘籍著迷了之後,呂妃也不知從哪個太醫那裏,弄來據說是恢複神誌的藥。

他第一次聞著都嫌苦,可看著呂妃那充滿希望的眼神時,沒得辦法他隻得妥協,喝就喝吧,反正是補藥,再說他相信中醫。

可效果明顯不讓呂妃滿意,朱允炆每次都是直接喝完,然後二話不說就回去休息了。這不是越喝越壞嗎,要不是自己的兒子,每天吃喝拉撒正常,她賜死那個太醫的心都有了。

靜寧宮中,元妃正教導三歲的朱允熥識一些簡單的文字,朱雄英死後,這個兒子可是她全部的希望了。由於他比朱允炆小,盡管現在朱允炆傳說變傻,她也必須讓朱允熥變得更天才,這樣才能讓皇上和太子以及文武百官看清楚誰才是最合適的未來儲君。

可朱允熥這小子明顯不是讀書的料,一雙小眼睛四處轉著。元妃見狀,右手拿著戒尺,照著頭就是輕拍。

朱允熥立馬小嘴一癟,眼睛一眯,就要哭出來。元妃連忙摟著他,小心翼翼地哄著。朱允熥滿懷希冀的道:“母妃,我可以去找二哥玩嗎?”

元妃立馬道:“不行,不準去。”

自己大兒子的事,雖然沒查出來,但她心裏認定呂妃肯定脫不了關係。二兒子是自己後半生的依靠,再也不能讓他出事,離那個妖婦越遠越好。

聽到母妃的話,朱允熥就是一通大哭。哭得元妃也心煩不已,就是一通大罵。頓時整個靜寧宮雞飛狗跳。

東和宮裏的朱標,聽到靜寧宮裏又傳來那熟悉的哭聲,不由得放下手中的書本,心煩不已。

真是怎一個煩字了得啊!

春去夏來,宮中傳來消息,皇後病重,據說這次來勢凶凶。早年雖老朱征戰天下本就落下病根,建國後又掌管後宮,大事小事每日忙得不可開交。

這幾年,太子長大參與朝政,與老朱矛盾不斷。作為兩邊的調解人,馬皇後是操碎了心。胡惟庸事件讓他精力耗盡,皇長孫的逝世和皇次孫遭遇暗殺,徹底讓她崩潰。

朱元璋已經宣召太醫院一眾太醫會診,並且傳旨天下州縣,遍尋良醫,有治好皇後病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這句話,在前世看小說時,某種特殊的場合經常聽得著,看得見,可惜很難得到。這不京城裏有名氣的醫生,都開始逃跑。

要怪就怪老朱不講信用,上次皇長孫的事,把醫生都殺怕了。這次是皇後,其實大家都知道,皇後年紀大了,油盡燈枯,能熬的時間不長了。進宮診治,這不是找死嗎。太醫院的太醫也不想去,但沒得辦法,家眷都在,人也在太醫院備了戶口,跑不了人啊。

除了這些,老朱還召集高僧為皇後祈福。不知是哪個禿驢建議,應該召集皇孫為陪伴皇後,一方麵使其享受天倫之樂;另一方麵以期用孝心感動天地。

老朱大善,於是詔令東宮,詢問哪位皇孫前往坤寧宮。結果到靜寧宮時,元妃堅決不肯讓朱允熥前往。在她看來,去陪伴一個將死之人,會將晦氣帶給她唯一的兒子。

呂妃更加不願意,朱標在得知兩人的想法後,痛斥兩人。這時,朱允炆主動提出,前往坤寧宮陪伴馬皇後。

對於這個在朱允炆有意識以來,對他關愛無比的人,他願意去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再說他根本不相信所謂的晦氣。

朱允炆的毛遂自薦,除了他母妃,皆大歡喜。於是在皇宮眾人,暗自嘲笑下,他搬進了坤寧宮。朱寧不顧她母妃的禁令,前來向我告別。看她依依不舍的樣子,朱允炆倒是笑著安慰她。

臨走的時候,朱寧在後邊喊道:“炆弟,早點出來啊,給我講故事。”

正笑著走的朱允炆,差點跌倒在地。來到坤寧宮,門口三個太監正等著他。見到他連忙跪下行禮道:“見過長孫殿下。”

讓他們起來後,朱允炆也認得那個老年太監,是馬皇後身邊的心腹太監馬忠。據說,是從小伺候馬皇後長大的。後來在戰爭中,被人傷了小弟弟,就幹脆進了宮,繼續待在馬皇後身邊。他隻忠於馬皇後,也是武功超強。

天可憐見,在這個武功高手也隨地可見的地方,他卻為了本武功秘籍發愁。

馬忠對朱允炆很是和善,他是皇後的心腹老人。在宮中地位超群,聽說就是朱標見了他,也會恭稱“馬叔”,那我豈不是要叫他馬爺爺了,朱允炆心裏暗道。

估計是因為聽說了,東宮皇孫中,隻有這小子自願前來陪伴馬皇後。馬忠給朱允炆介紹,後麵的兩個太監,一個叫小工子,一個叫小會子。以後在這裏,就是他們兩個伺候他。

小工子和小會子,朱允炆心裏暗笑,和他還真是有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