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善長也不知進退,辭退了仍在老家興風作浪。胡惟庸案大發時,由於胡惟庸乃是他極力推薦,但老朱那時並沒殺他。
但他仍不知收斂,自以為大功,老朱不會殺他。居然以七十七歲高齡,向湯和借兵五百,為其擴建宅院。這就更加嚴重的觸犯了老朱的大忌,曾經的文官之首,居然和武將元勳勾結起來了。老朱沒當時殺他就不錯了,但已有強烈的殺機,在等一個機會。
很快機會就來了,此時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曾與胡惟庸準備謀反。如果放在胡惟庸案發當初,老朱肯定不理會,但如今殺心早起,說不定這個告密的人就是老朱安排的。
李存義被抓之後,很快招出,李善長曾與胡惟庸密謀,說自己現在老了,等自己死後允許胡惟庸謀奪大明。也有的說胡惟庸當時允諾,事後封李善長為淮陰王,李善長頗為意動。又說胡惟庸通蒙古,李善長知而不告。
說白了借口老朱隻需一個就行了,隨即下令,李善長滿門七十多口全部被抓。朱標得知後,立即前往乾清宮和老朱理論。
兩人言論不和早已,這不過是個大的借口。可能是朱標口氣過衝,老朱大怒,竟拿起瓷瓶砸向朱標,幸虧朱標閃的快。隨後,老朱竟拿起劍,要追著刺向朱標。
幸虧朱標早有防備,把那副當年馬皇後,背著朱元璋逃跑的畫露出來。朱元璋撿起來,看了後,赫然心神為之一震。又想起了當年攻打陳友諒自己兵敗,被追殺,是這個女子以柔弱之軀,背著自己逃跑的場景。
朱標也得以逃脫,回來後心神未定,才有老夫子前來。朱允炆也挺佩服朱標的,能把馬皇後那件事做成畫,關鍵時刻拿出來用。
敘述完後,朱標問道:“允炆啊,你已十三歲了,讀書也這麼多年了,說說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原來是考我啊,朱允炆笑著道:“其實,父王不必為此事多過擔憂。”
朱標疑惑道:“為何?”
朱允炆問道:“那你為何要擔憂啊?”
朱標大聲道:“李善長乃開國元勳,百官之首,威望極高。殺了他朝政動蕩,再說他年紀如此之大再大的罪過也不該死。”
朱允炆繼續道:“父王可知,從洪武十三年開始,皇爺爺為何要如此興師動眾的誅殺功臣?因為在皇爺爺的眼中,父王太過於懦弱。他怕他百年之後,你鬥不過這些權臣。所以他要幫你把這些棘杖上的刺,全部清除,他才放心。”言下之意就是,這可都是為了你,你丫的別不識好人心。
朱標和劉黃兩人都目瞪口呆,朱允炆也顧不得放肆了。接著道:“再說胡惟庸此人,擅權結黨,當政期間害了多少人,死有餘辜。李善長以功賣功,肆意妄為,年老尚不知進退。殺之也沒什麼。”
朱標無比驚奇的看著自己的兒子,放佛不認識他一樣,口吐不清的道:“你說什麼,你說李善長該死,你可知道他已七十七歲,他滿門老小七十餘口,難道都應該死?。”說到最後時,幾乎是吼出來的。
朱允炆也大聲道:“是不該死,那又怎麼樣。父王你忘記了你的身份,你是太子,但也隻是太子。雖然說與皇位隻有一步之遙,但也有可能永遠都登不上去。你一天沒有坐上那個位子,大明當家作主的就永遠是皇爺爺。”
朱標驚奇的看著兒子,臉色慘敗。朱允炆接著道:“父王也是熟讀史書之人,也應該知道漢武之太子劉據,唐玄宗之太子李瑛和太子李亨。漢武帝和唐玄宗可算得上是千古一帝了,可死在他們手上的功臣還少嗎。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能與功臣和平相處,誅九族這種大刑,難道父皇你還覺得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