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上午十點,賀靜怡來到市中區的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想在這裏再找份兼職。但是一直待到下午兩點,也沒找到一樣工作。
各種不合適——比如對學曆、經驗、上班時間的要求。有些夜店、賓館倒是在招像她這樣的年輕姑娘,但賀靜怡又不敢去,怕遇到不正規的事情——她還沒有到為了賺錢什麼都不顧的地步。
現在,賀靜怡已經餓得前心貼後背了,肚子咕咕直叫。但昨天在超市購物,已經讓她身上僅剩不到兩元錢——這也是她家最後的一點兒錢了。賀靜怡很想買點兒東西吃,但一兩元錢怎麼吃飯?
沒辦法,她隻有回家了,家裏好歹還有點兒米和食物。賀靜怡在心裏盤算著,下個星期可能隻有厚著臉皮跟補習班的人借點兒錢過日子了。
她不敢坐公交車,隻有步行回家。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那條街上,有許多古玩店,路過其中一家的時候,賀靜怡被一個玻璃櫃台裏的東西吸引了。
她看到的,是一枚印著“建文通寶”四個字的古代銅幣。
平常,賀靜怡根本不會去看古董一類的東西——這些都是有錢人才感興趣的玩意兒,跟賀靜怡這樣的窮人八竿子打不著。但今天,她看到這枚古銅幣,卻不由自主地駐足觀看——自己都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後來——很久以後——賀靜怡想起這天下午的事,認為這隻可能是上天的安排。這些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
古玩店的老板四十多歲,他看到賀靜怡站在門口盯著那枚銅錢看了許久,說道:“姑娘好眼力呀,你看到的這枚‘建文通寶’,是我這家店的古幣裏最貴的了。”
賀靜怡聽老板這樣說,忍不住問道:“是嗎?它值多少錢?”
老板比出五根手指頭。
“五百?”賀靜怡猜測。
老板笑了笑:“哪兒呀,五千。”
“啊……這麼貴?”賀靜怡咋舌。
“不算貴了,你把它買回去,再過些年,還得升值呢。”
賀靜怡想不通:“怎麼會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買這東西?”
“收藏呀。古幣可是好幾百年前的東西,很有曆史和文化意義。”古玩店老板可能因為今天店裏沒生意,閑著無聊,跟賀靜怡聊起天來。“特別是這枚‘建文通寶’,你知道它為什麼這麼值錢嗎?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在位時鑄造行用過的錢幣。但是因為建文帝在位隻有短短三年,而且朱棣奪其帝位後,為了掩飾這段不光彩的‘奪位’曆史,下令消除‘建文’年號。凡有‘建文’字樣的銅鐵器物都要銷毀,所以留存在世的‘建文通寶’錢幣,極為罕見。”
賀靜怡點頭,覺得真是長見識了。
店老板也許有些喜歡賀靜怡,也許想要炫耀一下。從玻璃櫃台裏取出這枚“建文通寶”古幣,遞給賀靜怡:“你拿在手裏看看吧。”
賀靜怡小心地接過這枚古幣,捏在手裏仔細端詳。過了一會兒,問道:“這枚古幣在當時是多大麵值的錢?”
老板哈哈大笑起來:“古幣的價值可不能這麼看呀。這枚銅錢,在明朝時候,可能也就是一文錢吧——差不多等於現在的五毛錢。但是過了千百年之後,價值就遠遠不止咯!”
賀靜怡身上正好有一枚五毛錢的硬幣,她摸了出來,看著這枚黃色的銅幣,喃喃自語道:“也許幾百上千年之後,這枚普通的五毛錢硬幣,也會變得很值錢呢……”
老板笑道:“可不是嗎?我們現在用的硬幣,過幾百上千年之後,肯定也會變成非常有收藏價值的‘古幣’。可惜我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隻有留給子孫後代咯。”
賀靜怡笑了一下,將那枚“建文通寶”還給老板,盯著自己手中的那枚五毛硬幣,惆悵地想道——要是它現在就像古幣一樣值錢,那該多好……
她歎了口氣,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將硬幣裝進褲兜,離開了這家古玩店。
又走了一陣,賀靜怡感到口幹舌燥,喉嚨快要冒煙了——整整四個多小時,她沒喝一口水,實在是受不了了。賀靜怡走到一家小副食店,想買瓶最便宜的礦泉水喝。
她選了一瓶一元錢的純淨水,從褲兜裏掏出錢,愣住了。
那枚五毛硬幣不見了,變成了印著“建文通寶”四個字的古幣。
賀靜怡腦子一下懵了——這是怎麼回事?這枚價值五千元的古幣怎麼在我手上?難道剛才還給那個古玩店老板的時候,錯把五毛硬幣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