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清風,仙人常駐此。芳草迷小徑,有緣自尋得。
南山山巒疊翠,有白色猿猴常鳴叫於山崖之間,叫聲遠遠回蕩在群山山脈。
山陰處有深穀小溪,瀑布藏於深林。山陽處麵對的是連綿不斷的群山。
此地盛水晶石,又蘊含豐富的黃金,常有凡人踏遍三山五嶽也要尋得此山。挖得黃金萬兩發家致富,卻是無功而返。
南山匿於群山深處,這裏從無凡人踏足,清風常在穀中呼嘯,山中的泉水清甜可口,能治時疫。
這穀中隱著一修真門派。落絮門。門中之人都是仙家的兒女。送往此處清修。待修成之日,變可成神。
一年,南方瘟疫肆虐,三年未下一滴雨,民不聊生。
就連北號山上的紫雲門派,位列修真四大門派之首。也是有心無力。
落絮掌門,朱月師太悲憫眾生,在與雲鶴的對話中,得知山外的疾苦。
一日,朱月師太率眾女弟子,聚於穀中一湖,名曰:祛塵湖。此湖聚穀中水之精華,水質清澈如鏡,能治時疫。湖麵四周桃花環繞。正是四月,穀中的清風,刮落了滿樹的花瓣。
朱月師太神色淡然,於正午時分,集太陽之熱,並周遭弟子之功力。行蒸水之法。隻見湖水仿佛沸騰般,升起陣陣白霧。。
穀中風神揚婆婆,已經受了朱月師太所托,收起風葫蘆。待霧聚成雲,再把祛塵湖的雲吹到南方。化成大雨,傾盆而下。掉入井中河裏。百姓喝了祛塵湖的水,病很快就好了。
總要讓他們知道恩人是誰。這揚婆婆可不像朱月師太,做了好事不留名。她做人如她刮風性格,一向高調。眼珠一轉,便化作一土地婆。附身於一醫婆身上,講原委細細說於百姓知曉。
不久,民間傳頌著落絮門的善舉。人們紛紛仰慕落絮門,不少凡人開始找尋終南山,欲修煉成仙。
此去南山並無前鑒,隻憑著上古傳下來的一本古卷:山海經。
民間有誌男女皆手持山海經紛至遝來。卻仍是尋不見落絮派。
朱月師太此舉,耗費其二十多年的功力。心神俱疲。便把教中事物托付給大弟子黴味掌管。
自己坐於南山崖上,一顆老鬆樹下瞌眼修行。那山頂險峻無路,峭壁陡立。凡人絕攀不上,師太不許弟子用飛行術擾其清修。囑咐黴味,有事可托雲鶴來信。
終南山脈,連綿數百裏之外的西南方,有個小村莊,叫”藍花村“,因此地盛產藍花,摘了磨成漿,便可做成衣服的燃料,成色極為清雅。村裏人采之集中收購,用驢車一筐筐載著,帶到數百裏外的江城賣給染料坊。
也常有南山穀中的女弟子,妝成村姑,來此收購藍花,給的價格比市場的高出許多,村民們省了路費。又多賺了錢,多期盼她們來收購藍花,常見她們所過處,留下一股桂花香氣,環佩叮當,丹唇慢啟。笑起來兩頰生花,俏若桃花。不止少年,連孩童婦女也不覺眼癡。都稱其為:姑娘!
有傾慕者問其往何處來?答曰:從來處來,往去處去。
問了幾次,姑娘總是這一句話,知問不出什麼。也就不再追問。
少年們總聚在一起感歎:若能娶得其中一位姑娘,讓他做什麼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