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豎窯(1 / 2)

日落前我們回到部落,石白掛著笑臉出來迎接我,發現人少了很多不由麵色擔憂,猶豫一下後終於開口說道:

“族長,怎麼就你們幾個,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

“哈哈哈!是發生了一些事”我故意賣關子,說了一半後就停下,石白此刻擔心到極點,表情憂傷。

我也不忍心再捉弄他,接著說道“不過是好事,我們在草原上發現了水牛……”

之後向他說明水牛及準備馴化它們的事後,石白才鬆開緊皺的眉頭。

雖然隻吃了兩天烤肉,當吃到燉肉時還是讓我胃口大開。自己是吃舒服了,可不能忘了祁羽他們。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叫醒了昨天跟我回來的族人,要他們帶著一口新燒製出來的陶鍋和十幾個碗去草原,食鹽的話讓他們自己去刮吧,反正離鹽湖不遠。

斟土按我的要求燒製好了長條磚,他對豎窯的建造充滿期望,而我隻是憑著自己的常識來建造,至於燒製效果會怎樣完全沒有概念。

我們建造的豎窯是以陶磚條作爐條來用,隻不過火塘在爐條下方,爐條隻是用來托住陶坯用的。

爐條之間間隔為六到七公分,窯室和我等高,直徑一米四。爐條下方正中砌三個磚墩,磚墩上放長條磚托住上方爐條,這樣很大程度提高了爐條的承重能力。

考慮到沒有豎窯的建造和燒製經驗,我決定先建一座豎窯。豎窯一建成,斟土就為第二天能燒製陶器,而迫不及待的連夜燒窯硬化窯體。

看著各種不規則形狀陶器,我決定先做一個轉盤出來。以目前手上的工具還做不出平整的木板,到是可以做平整的圓形陶板。

陶轉盤做起來不太複雜,起初想在轉盤下軸做齒輪,但考慮到陶齒輪易碎和無法做到完美的切合性的問題,就放棄了這個方法。想來想去,還是用皮帶做動力傳輸簡單點。

主轉盤就是陶器塑形工作台,動力轉盤是人力轉動通過皮帶,帶動主轉盤轉動的陶盤。

主轉盤厚約四公分,表麵用竹片展平,外側掏出一個放皮帶的凹槽,轉盤下方做一個十幾公分長的圓柱形隼。

動力轉盤和主轉盤唯一的區別是,轉盤上方距邊緣兩指的地方,多出一個安插木柄的洞,以便轉盤燒好後,裝上木柄方便轉動。

這樣的轉盤做出兩對,分別是直徑三十公分和四十五公分左右的,這樣可以做大小型號的陶器。

固定轉盤的底座就簡單了,用黏土做兩個巨大梯形實心磚,實心磚上端留有一個比轉盤隼略大略深的洞。

底座不用燒製,陰幹就可以,使用的時候在洞壁抹上少量水加濕以保證潤滑度,洞口磨大後可以輕鬆修複。

陶器所需的塑形工具算是做完了,就看豎窯的性能如何。果然豎窯燒出的第一批手捏陶器還是出問題了,直接與爐條接觸的陶器基本都是廢的。

陶器或破碎變形,或成灰質表麵,中間部分燒製的陶器到是快接近瓷了,上部份的質量也不錯。

這可能是陶器與炭火直接接觸導致的,我重新對豎窯進行了簡單的改進。在爐條上橫向放入三根爐條,再用剩下的爐條擔在上麵,遮住最下方爐條的空隙處,這樣炭火就不會直接接觸到陶器。

這一次改造後,第二次豎窯開窯放入了轉盤上製作的陶坯,經過輪盤塑形的陶坯外觀上精致不少,除造型單調外,都能與後世工藝媲美了,斟土對兩個轉盤愛不釋手保護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