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農業雛形(1 / 2)

一大早起來,就讓祁羽把他們從獵物身上剝下來製好的皮革找來,我要製作幾副韁繩圍套。

讓石頭去鹽湖找他父親石白,告訴石白製鹽返程時將陶鍋送到環山營地來,省得日後來回搬運,不僅路上容易損壞,還會讓族人勞累。

白木在牧牛的同時負責在營地附近地勢稍高,不積水的地方刨個菜園出來,將帶回來多餘的蔥薑種植起來,草果的種植以後在說。

這裏得建造一個永久的基地,這次回去後我就安排祁木帶幾個人來,依附大山圍建一個山寨起來。

用刀將皮革割製成皮繩難度不低,好在瘋狗戰術刀足夠鋒利,讓我省下不少力氣。

到中午前我已經做好了三套韁繩圍套,石頭也回來了,還帶來了一個人。石頭帶來的是石白,原來他想過來看看環山營地。

石白看到水牛後不停的圍著牛群轉悠,看到白木騎在上麵更是激動不已,躍躍欲試,但最後還是忍住了好奇心,在兒子的帶領下參觀營地去了。

第二天我叫上白木準備帶著兩條水牛回部落,在石白的堅持加入下,我又多帶上了一條水牛。我還帶了一些蔥薑,打算拿回部落去種植。

路過鹽湖的時候,石白在其他人羨慕的目光中交代完工作後,把熬製好的食鹽駝在牛背繼續上路。

可能水牛還沒習慣韁繩的束縛,一路上走走停停。花費很比平時走路長兩倍的時間才回到部落。

山寨裏族人現在瞭望塔上,幾十米開外看到我們騎著牛回來後,都驚奇的跑到大門外迎接我們一行三人。

而白木也發現了水牛的用處,但他不知道的是水牛駝東西隻是一小部分,比起馬來,用水牛駝東西確實極不效率。

卸下鹽後我讓白木把水牛牽到事先讓祁木建造的牛廄裏,然後給他一把陶鐮去割草喂牛。在森林裏放牧是件危險的事,這些僅有的水牛是珍貴資源要保護好。

育苗田裏水稻苗已經十幾公分高了,正是移苗插秧的好時機。我得盡快製作幾台耙出來,再翻一次田地。

由於沒有適合的工具,隻能利用天然的樹幹做耙身,樹杈做耙齒了。我和祁木帶著幾個人在叢林找了半天,才聚齊兩副耙的製作木材。

木材必須是樹杈很多並且堅硬的樹木才行,整根木材截斷至兩米多長。帶回部落後立即剝皮,將樹杈最多的一麵留下二十多三十公分的樹杈,其餘的全部削滑。

初製材料準備好後,同樣進行碳化表麵處理。碳化完畢後將兩根帶“耙齒”的木料用兩根一米長的木棒紮成長方形狀,耙就製作完成了,翻田時將耙齒朝下往前拖行就可以了。

接下來是做彎杆和耙與水牛的連接受力帶,彎杆用天然彎曲的木材製作,放在水牛肩頭上承受重力。受力帶用獸皮條編成皮繩,分別係在彎杆兩頭與耙連接。

兩隻耙做好後就該水牛上場了,自從水牛回到部落後,白木一直把他們照顧得很好,肚子喂得圓滾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