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就讓斟土給我弄了六口陶鍋,招呼白青帶人和我一起加工苧麻皮。加工地點選在天河邊靠木牆的地方,因為靠山這邊都是水田了。
架好陶鍋後,就生火開工了。每口陶鍋能煮十公斤左右苧麻皮,煮水變濃後就將苧麻皮撈出鍋用木棒反複輕捶之,冷卻後放入河水洗淨,陶鍋換水後再次放入鍋中熬煮。
反複幾次後,就隻剩下可用的柔軟麻纖維了。麻皮處理完後,放在背陰處晾幹,可以儲存起來慢慢使用了。
一整天的時間我們隻處理了小部分麻皮,剩下的一百多公斤就讓白青帶人去做吧。我要騰出手來,去做幾台紡線車出來。
花了兩天時間,經過反複琢磨實驗,終於做出了三台紡線機。
小時候看見過奶奶用它紡線,對結構還有一些記憶和了解,才能夠輕鬆把它還原出來,隻是缺乏製作工具,所以製作上花費了不少時間。
三台紡線機雖然做工粗糙,但用它紡線是不成問題了。可惜祁木不在,要不就可以讓他也學下,紡線機的工作原理和製作方法。
將紡線、織網教給其他人那是必然的,全由自己做,就要占去很多我做其他事的時間。
我帶著白青幾人讓她們學習紡線機的使用方法,做網用的是繩,所以直接將麻纖維紡成細繩,而不是線。
在用細繩紡成稍粗的麻繩。這樣做出來的麻繩會比直接用麻纖維,紡成想要的粗細麻繩結實耐用很多。
如果時間充裕,做漁網的麻繩可以經過三次以上的反複紡織,這樣麻繩更加耐用很多。
做漁網的麻繩粗四毫米,漁網網眼做成長寬四公分菱形,漁網寬一米五,長八米。
對現在而言這該算是一張大網了,我和白青幾人用了一天多時間才做出這樣的一張網和長四米多的小網。
白青經過我一對一的教導,已經完全掌握了紡織和做漁網的要領。我讓她再做幾張網,繩粗一指,長寬三米,網眼二十公分的方形網。
起初白青疑惑,這麼大的網眼能抓到什麼,我告訴她這網是用來抓野獸的後才繼續埋頭苦幹。
子團已經帶著一隊戰士外出狩獵,另一隊狩獵戰士出發前被我叫停,讓他們等我一起,我迫不及待的想試試剛製作的漁網性能。
這隊戰士的隊長叫木堯,看上去快過壯年的年紀了,之前就是和他一起出獵發現的苧麻。
木堯對我要求帶上的漁網很是喜歡,但同時又很疑惑,他拿著漁網對我問道:“族長我們帶著這堆草繩去幹什麼?”
“這叫漁網,做漁網的不是草,而是麻繩。”我拿過漁網拉開向眾人解釋道。
木堯來了興趣,他繼續翻看著我手裏的漁網問道:“就是族長之前帶回來熬製的樹皮做的?”
“嗯,不過那個不是樹皮,是苧麻的皮”說著我將漁網重新遞給他。
“哦,那漁網有什麼用啊?”木堯仔細的研究著手裏的漁網
“抓魚!走,帶上獸皮袋我們出發!”說完後我聽見木堯嘴裏咕噥著“抓魚……”我也不再多話,帶頭向外走去。
我帶著戰士們一路趕往大河邊,在這條寬十多米的河邊找了一處水流平緩的地方下網。經過對拉網戰士的指導,一網下去竟然撈上了七八條魚,這讓我大喜過望。
戰士們更是歡呼雀躍,但悲劇發生了,一名拉網的戰士還沒有把漁網收起就開始慶祝導致漁網脫手,讓到嘴邊的魚兒跑了幾條。
這一切被木堯看在眼裏,拉網的戰士為此被他很很訓斥了一頓。幾次撒網收網後,拉網的戰士很快熟練起來,每次都能抓到很多的魚。這些魚個頭很大,可能是從來沒有被人類捕撈過的緣故吧?!
望著平緩的河流,我是不是也該給它取個名字呢?這是我來到這裏見過最寬的河,不過算起來我在這裏去過得地方也不多。這條河漁業豐富就叫它漁河吧,至少現在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