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三個梁部落了,其中一個是梁任的部落,梁任部落待了一夜後,在他的帶領下去了其他兩個梁族部落,我對其中一個梁族部落的首領印象稍深些。
這個梁族部落族長叫梁洛,身強力壯,是這幾個部落中最年輕,最高的族長。身高一米五,大概二十多歲,為人熱情好客,族人八十多個。
這幾個部落走完後,帶去的陶器隻剩我們騎兵自己做飯用的了,回去後讓斟土準備了一些就再次出行。
接下來的出訪我就交由夏狼帶隊完成,目的就是周圍我華族其他部落,而我就留下來指導族人管理水稻。
組織第一次施肥後,祁木在環山營地擴建的木牆已完工。我們一起回到部落繼續製作弓箭,斟土也每天不停忙著趕製陶器,這次的出訪效果顯著,不停有其他部落過來交換陶器。
石白開始抱怨陶器交易後的獸肉過多,送了很多去環山後,剩下的獸肉還是有少部分來不及醃製就壞了。
我讓石白告訴來換陶器的部落,以後他們帶活著的動物過來就換給他們雙倍的陶器,這才緩解了石白醃製的壓力。
白木將活著的動物趕到環山飼養,祁木不得不再次前往環山建造獸欄。為了不占用木牆內的用地,祁木把木牆弄了一個缺口再次擴建出了一個獸欄。
其實用活物交換的基本是我華夏族的部落,他們已經開始馴養動物了,那幾個本土部落鷹氏、梁氏、任氏和大婉偶爾帶來的活物基本都帶傷的,即使沒受傷飼養時也很難控製住這些野生動物。
我還不想將弓箭、漁網的製作方式傳播出去,特別製陶技術。這些都是以後我華族吸收其他部族的重要籌碼,隻有聚集足夠的人口才能更好推進文明發展。
如今通過陶器交易獲得的食物,占部族食物來源的大半,斟土很是得意。在我的支持下他新增了八名工人,我也在打算下一步的計劃。
馬上就進入六月了,水稻已經全部抽穗,有的已經開始揚花,在有個把月水稻就該成熟。
組織族人除草除蟲施肥後,就開始為即將收獲水稻做準備,環山營地內劃了三畝土地做曬場,還建造了足夠的糧倉。
為第一季水稻收獲做好準備後,我開始計算族人的耕作能力。就目前的農具來看,現在女性可以耕作三畝,男性四畝左右,那麼我族人現有勞動力(除老人小孩)應該可以耕種四百多畝水田。
這季的水稻長勢比初次部落的要好很多,在不說比之前更豐收的情況下這次的收成應該可以達到十三噸多。
除去四百多畝的種子,整個部族還有一萬公斤稻穀可以作為食物使用,不過去殼後就夠食用七八十天吧。
這還遠達不到以農業為主的地步,有了四百多畝的稻田後,一季水稻就可以保證部落目前一百二十多人一年的食用所需。
那麼現在就要準備開墾水田了,安排族人開始拔草除根後,我找來祁木著手研製木犁,有了水牛,不用豈不浪費。
首先找樹枝與樹幹夾角成一百到一百三十度的木材做犁身,樹幹為犁床,樹枝為犁梢。現在沒有工具給木料打孔,犁轅和犁箭的安裝是個難題,又是不可缺的部件。
最後隻能在犁轅、犁箭與犁床、犁梢連接的地方削出一個凹口卡在上麵用皮條纏裹固定。犁鏟用斟土高溫燒製的陶鏟,我特地回部落把犁鏟的造型畫給斟土看,並和他一起燒製出一批陶犁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