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邊側殿存放部族曆年大小事跡,包括戰鬥中的戰士們的英勇事跡,發明創造等重要事跡,就這一項就讓我的名字占滿獸皮。之後,祠堂內的管理工作就交由石白負責,需要記錄之類的就叫鷹飛幫忙。
鷹飛作為環山城除我之外,最有文化的族人,不能白白浪費資源。我讓祁木帶著我畫的圖紙,建造學校。以後,部族內,凡是未成年的小孩必需到學校接受教育。
我專門用加工好的薄獸皮裝訂成書,然後**出了,數學、語文、工業三本書籍。數學包括,數字認知、加減法,對現在族人來說更高級的乘除法;語文是最厚的書,而且有兩本,上麵寫滿我們所創造的象形字和簡體漢字,還有少量隨心而寫的短文。
工業就簡單了,我和祁木、斟土、白青等一起編製的,裏麵包括簡單的工具製造,建房結構,不上釉的土陶燒製,漁**織等。隻是讓族人有所了解就可以,因為我還想在這些地方保持技術優勢。
說到編織,不得不說下,白青的紡織業。白青的作坊裏基本都為女工,在她的帶領下做得有聲有色。
我先讓白青織出一批麻布出來,待我有空再教他們製作衣服,畢竟現在織布可不像後世的機器那樣快,手工織出一批布需要很長時間。
我沒有用造出的紙張裝訂書籍,是因為獸皮更耐久些。造紙,我是交由梁碩負責,自從加入環山城後他便迷上白青她們加工苧麻,之後白青作坊搗騰苧麻的工作就讓他包了,這次將造紙交由他,就讓他以後搗騰個夠。
為了增加獸皮書上的容字量,我用雞毛代筆,書寫小字。在獸皮上書寫時發現,我們之前直接用木炭做的墨容易脫落染色,一本書翻幾次後字跡就模糊了。為以後長久考慮,我還是得真正的製作些墨出來。
古人製墨一般是提取鬆枝或者油脂燃燒後的鬆煙和油煙製作,但這個方法產量小還過於耗時,我等不及。我製墨用的是古人的另一種辦法,從鍋底取下純淨的鍋煙灰作為主料,放入陶鍋浸透。
牛角胎是沒有了,雖然有牛,但取下牛角胎實在過於殘忍,不必這樣,我就用其他有角動物的角胎(捕獵或者肉食所需宰殺所得)。
角胎搗碎漫泡幾日後,加入皂莢煮水一日,取澄清湯汁,裝入一口陶鍋後,加入浸透的煙灰和少量魚膠熬煮,熬製過程中不斷攪拌,粘稠後小火加熱,直到攪拌不動後,將原料撈出放出陶臼中杵搗幾千次,讓裏麵混合物充分拌合均勻。
最後將這個黑麵團似的墨團,分小塊壓製成小長條,晾幹成型後,墨條就製作完了。使用的時候硯墨就可以,硯台的製作就沒那麼精致了,凹槽能裝住硯出的墨汁就可以。製墨工作也交由梁硯負責,但目前還不需要大量生產。
十月初,環山全城道路上的地磚全部鋪滿,就燒製這一項工作全城就出動的三分之一的人員參加,這也讓斟土過足了“官”癮。如今已經不需要大量燒製地磚,我召回了斟土等幾百號族人,他指手畫腳的日子也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