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完趙豐年的吩咐,便準備各自回去統計信息,其中有很多人員職能不清,需要仔細的劃分,評估貢獻。
他們想盡快的完成這項工作,好盡早的讓領地的工作人員感受到少主的恩賜,激勵他們以更飽滿的熱情為少主服務。
還有明日就要開業,其中瑣事不少,也需要他們來一一調度。
正當眾人準備離去之時,王猛又開口了,因為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在最後說。
趙豐年自然知道是有更要緊的事,不然王猛不可能離開黑鐵村,回到堡內。
王猛見趙豐年望向他,便恭敬的從懷中掏出一塊用白娟包裹的長方形物體,遞到趙豐年手中。
同時說道:“少主,李老按照您的吩咐,已經研究出成品。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所產出的黑鐵性能相差很大,最終都會練成這種新的材料。”
“經過實驗李老發現這種材料比黑鐵要軟許多,可彎折而不斷,但是硬度不夠,一遇打擊便彎曲,沒什麼實用價值。”
趙豐年接過布包,打開便看到一塊亮白色的金屬,與黑鐵的黑色截然,呈現出銀特有的光澤。
趙豐年好奇的用力拿著金屬的兩頭折疊,果然,還沒有用多少力,這種金屬便彎曲起來,並且沒有被折斷。
趙豐年拿著已經被扭曲變形的金屬條,陷入了沉思。
這種經過生鐵煉製的金屬到底是什麼?他知道炒鋼法不一定能夠得到精鐵,也就是鋼鐵。
因為他其中具體流程他也不太記得,隻是有大概的印象,和原理。
想到原理,趙豐年猛然間想起了什麼。炒鋼法是將生鐵加熱,攪拌,以求減少生鐵的中的炭含量。
因為生鐵和鋼的碳含量一個是高於2%,一個則是低於2%。
想到這裏,趙豐年便想到了還有一種金屬,便是熟鐵!這種鐵的炭含量低於0.2%,質地軟,韌性高,一般用於炒鍋的製作。
因為它的延伸性,所以他可以做的更薄,更薄的鍋。導熱性能非常好,所以炒菜溫度傳導的更快!
想到了這種金屬的名字,趙豐年豁然開朗,一些本以為他已經忘記的東西浮現腦海。
因為不好控製其中雜質和時間,上一個世界古代炒鋼的成功率非常低,大多是得到了這種碳含量比較低的熟鐵。
但是熟鐵通過滲碳,就是不停的放進炭火中燒紅,捶打,折疊,再捶打,再燒紅…等一係列的工作,最後會成為鋼,名為百煉鋼。
在之後好像是有人將生鐵和熟鐵放到一起熔煉,生鐵熔點比熟鐵低,當熟鐵融化滲入生鐵中後,便能夠穩定的得到質地不錯的鋼,這種工藝被稱為灌鋼法。
但是灌鋼法趙豐年並不知道生熟鐵的比例,這就需要李鐵柱繼續實驗了!
不過這沒什麼,想到辦法就好,趙豐年有的是時間,現在也不急著用錢。
而且就算研究出來也隻能偷偷的用,偷偷的賣,不能大張旗鼓的出售。
隨後趙豐年便將自己知道的口述給王猛,王猛認真的聽著,並沒有記錄,因為這個秘密寫在紙上還是有些不保險。
講完後,趙豐年有叮囑了一下王猛回去叫李鐵柱實驗時產生的金屬都要記錄詳細。
因為不同比例產出的鋼鐵性能不同,可以應用到不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