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豐年以為機關到此應該結束,下一層的入口就是麵前的這個大坑的時候。
又事一陣轟隆隆聲響起,在趙豐年不可置信的目光中,從大坑中緩緩的升起來一座雕像。
這雕像趙豐年十分熟悉,就是未羊部落的圖騰,那隻會飛的羊!
隨著雕像緩緩的上升,最後大廳地下傳來“哢”的一聲,大廳停止了震動,顯露出來雕像下麵的東西。
趙豐年定睛一看,在飛羊雕像的下方,是一座祭台。
這座祭台最上方雕刻的是未羊部落的圖騰——飛羊。
隨之向下延伸,是一個有著四個角,梯形逐漸向下擴張的尖碑。
在尖碑的最下方下方是由一個方形的石台固定。
石台的四邊外圍雕刻著各種圖案的石雕,應該是講述著什麼故事。
在石台上方四麵各放了一張用石頭製作,刻滿花紋的貢品桌。
每個桌上都擺放著一隻顏色漆黑,不知道是用什麼材質製成的碗。
這碗中似乎是擺放貢品的地方,從外麵看不出裏麵到底有什麼東西。
而在在祭台中心的尖碑正中央,被挖出來了一個小洞,小洞中同樣放著一個小的碗。
這個石碗趙豐年看到的第一眼就已經可以確定,就是自己要找的龍魂碎片,未羊部落的圖騰——未羊。
忍著一下子撲上去的衝動,趙豐年帶著未雨涵,還有被這邊動靜驚醒過來觀看的吳才等人,走近祭台觀看石雕。
似乎是早已經設計好,在趙豐年所麵對的這一邊,正是石雕講述最開始的地方。
石雕繪刻的形式很簡單,和當年趙豐年在利爪巨鷹洞穴中的廣武雕像手法差不多。
雖然繪刻簡單,但是卻一眼就能讓人理解其中的意思。
石雕的講述年代似乎和廣武所在的年代差不多,整個大陸還都是在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
那個年代沒有國家,也沒有聯盟,隻是一個個部落組成的團體,在這片大陸上生活。
這都和廣武雕刻所形容的沒有任何區別,接下來便是雕刻這個祭台的人的經曆了。
這個人,也就是未雨涵的祖先,同樣是生活在一個部落之中。
不過這個部落要比廣武生活的那個部落要大的多。
部落中已經有了一些農耕和蓄養家禽的基礎,使得這個部落中的人們可以有時間去做一些別的事情。
比如說建築精美的房屋和機關,未雨涵祖先的家庭在部落中是屬於上等地位存在的。
因為未雨涵祖先的父輩和祖上全都擔任這個部落的建築和各種機關的建設。
在那個時代,這是一種非常吃香的技能,地位很高,生活條件也非常好。
同樣的,未雨涵的祖先自生下來就表現的比其他同齡的孩子要聰慧許多。
這使得未雨涵祖先很小便掌握了各種建築,機關技巧。
不僅是這樣,他還自己研究出來很多精巧,精致的機械機關。
也是因為這樣,未雨涵的先祖在部落中生活的很好,他也十分滿足這樣的生活。
不過有一天,他和部落的寧靜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