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大宋國的京都。
在金碧輝煌的金鑾寶殿裏,年青的皇帝趙康穿著明黃龍袍正在大殿上咬牙切齒的暴走,猙獰臉色仿佛擇人而噬,幾個膽小的文武官員嚇得不由自主地簌簌發抖,元左更是如爛泥一般趴伏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起來。
“你說現在鳳林城的趙嶽是真的,那五年前死的那人是誰?當年不就是你元左親自執行的嗎?為什麼他還活著,是不是你在騙朕!你竟然敢欺騙於朕!”趙康大口的喘著氣,咆哮聲直震人耳。
“臣萬萬不敢欺瞞皇上,也許、也許。。。。。。”元左無力的呻吟。
“也許什麼?”趙康厲聲問道。
“也許當年趙嶽就是用了金蟬脫殼之計跑了,實在想不到他當年就這麼狡猾。”元左鼓起勇氣為自己開脫罪名。
“想不到他真有心計,早就準備好了替身受死,朕真是把他看輕了。最最可恨的是趙安這逆賊竟然給他平反,還給他兄弟加封親王。朕忍不下這口氣,朕要發兵,朕要把他碎屍萬段!”趙康咆哮著,揮舞著手臂努力的想把心的憤怒發泄出來。
“皇上暫請息怒,此事萬萬不可,當從長計議才對。”年老蒼發的太傅趙翌作為皇帝的老師,連忙從百官中走出來。
“這要朕如何息怒,難道讓朕看著鳳林天梁二府落入逆賊手中,而無一點作為嗎?”趙康惡狠狠地道。
“皇上請三思,現在鳳林、天梁兩府雖然情況不明,但也沒有明說要歸附趙安,皇上一出兵,不就是逼著他們投靠趙安了嗎?”趙翌誠懇的勸解。
對於趙翌這個太傅,趙康還是要給點麵子的,至少他還是自己的老師:“太傅,難道朕就這樣不管不問了嗎?”
“皇上,朝庭目前最大的禍患還是在南方啊,隻要皇上平定了南方,再牢牢把住這個大宋糧倉。鳳林天梁二府就算想叛亂,但二府土地貧瘠少產糧食,到時皇上大軍封鎖水陸兩路並揮師攻打,當可一舉而下。更何況剛才聽元大人的說法,趙嶽並沒有接受趙安的封王詔書,而最重要的是趙嶽明著說出他不會幹涉商人的買賣自由,這意思也就是說,隻要有錢,誰都可以從鳳林商人那裏買到優質的兵器防具,所以臣建議皇上應該拉攏趙嶽,安撫人心,必竟鳳林天梁二府還是皇上治下,現在不如睜隻眼閉隻眼,想辦法多從鳳林府購買兵器,這樣平定南方才有勝算。”趙翌苦口婆心的勸說著趙康。
“皇上,太傅所言有理,朝庭應當以平定南方叛亂為主,鳳林天梁二府不過跳梁小醜,待南方一定,自然回歸皇上治下,皇上可密令紅岩城邊關統領風不語嚴密監視鳳林府動靜,詳細上報朝庭,當可無虞。皇上還是安撫下鳳林天梁二府,此為上策。”樞密院使趙浩雲連忙出來附和,他心裏暗想:“現在南方用兵一年多了都平不了,再去招惹個亂子,這不是叫我為難嗎?”
趙康漸漸地冷靜下來,頹然地坐落在禦座上,思索良久,神色黯然地道:“真的要朕拉下麵子去拉攏那個趙嶽嗎?”
“皇上,此為權宜之計,不可因小失大啊。”趙翌奏道。
“唉,好吧,如何讓朝庭體麵又不至讓趙嶽反叛,還請太傅為朕擬個章程。”趙康無奈地默認了這個事實。
“老臣尊旨。”趙翌接下了這個任務。
“眾卿,如今國事艱難,用兵南方已有年半之久,朝庭近八十萬大軍竟然打不退南逆三十萬的部隊,想想實讓朕心哀痛!”趙康說著怒氣又上來了。
“皇上,南逆雖然兵少,但背後有大唐國支持兵器馬匹戰船等物,水師和騎兵不在少數。而朝庭大軍因有三十萬軍隊駐防天馬關防守大漢國,實際隻有四十五萬跟南逆在作戰。朝庭雖然兵多,但多為步兵,水師、騎兵不多,現戰馬全靠秦族提供,還請皇上速與秦族聯姻,將長公主嫁入秦族,既可消除朝庭背後患,並可獲得秦族大量戰馬以增強我軍兵力,如有可能,也可讓秦族出兵幫助皇上平叛,此為一舉三得。”趙浩雲小心翼翼的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