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明國皇帝寫給趙嶽書信,確如所料一般,為的就是拉攏趙嶽,希望能與鳳林城商人們通商,並能購買到鳳林所產的兵器,並送來了不少的貴生禮物。
望明國的使臣們在鳳林城休息了二天,這兩百人遊覽了鳳林城,為鳳林城的建築、道路、繁華和人物風情嘖嘖稱奇,有幾個有心的回驛館就用筆把各種見聞記錄了下來,以留作回國後作炫耀的本錢。
過了二天,在政府樓的禮賓接待廳裏,鳳林六部兩大長官及望明國使臣朱熙及其助手朱侗,在互相介紹之後,進行了兩個地區間的第一次官方交流(現在還不能稱之為兩國)。
“朱大人一路辛苦,不知從貴國到鳳林行程多久?路可好走?”楊昆首先問道。
“在下一行自天庭山而出,繞青州府,總其用了一個月半時間,道路還算馬馬虎虎過得去。承楊大人關照,二十多年前在下還未當官時周遊各國,曾路過鳳林城一次,此次舊地重遊,在下真的是大開眼界,這已經顛覆了在下在路上時對鳳林城的想法,鳳林城在貴王爺及諸大人的治理下,日子蒸蒸日上,楊大人跟了個好王爺啊!”朱熙羨慕地道。
“嗬嗬,承蒙王爺看重,暫添六部之首,在下一切皆王爺賞賜。朱大人在貴國朝中也必定是不錯的,否則也不會派你來了。”楊昆把朱熙讓入會客廳中,不卑不亢地道。
“啊,楊大人,在下也不作客氣之舉,就明說了,此次奉敝國皇上之命,一來是參觀一下鳳林,也好得點治理經驗,二來是想跟貴王爺通商,希望我們兩地的商人能互市互通。”朱熙也不再客套,提出了要求。
“朱大人,貴國一向抑商重農,現在為何一下子如此看重經商之道?”楊昆故意問道。
“咳咳,實話說吧,自從去年鳳林出產全鋼質兵器防具後,敝國就開始留意鳳林的動靜,敝皇帝英明,發現了經商之道確實的給國家帶來了好處,貴王爺就走在前麵,不過敝皇上還是沒有弄明白,貴王爺是如何抑製物價,而不怕商人哄抬物價、囤積居奇,這正是需要借鑒經驗之處,還請兩位不吝指教。”朱熙問道。
“梁大人主管商業,這事就要梁大人來回答了。”楊昆把這個問題丟給了梁可銘。
“朱大人,不知你聽說過鳳林有多少律法沒有?”梁可銘問道。
“來時仔細打聽過,現今鳳林律法有《民事訴訟律法》、《刑事訴訟律法》、《商品公平交易契約法》、《個人所有財產契約法》,還有什麼剛製訂出來的《勞動契約法》,在下知道的就這麼多了。”朱熙扳著指頭回答,他對鳳林府的律法打聽得還是非常的清楚。
“嗬嗬,想不到朱大人對鳳林很是了解啊,那麼貴國有沒有象《商品公平交易契約法》這樣的律法?”梁可銘問道。
“敝國隻有一部《大明令律》,其它的就沒有了。”朱熙搖頭道。
“唉,不止貴國,就是另外各國都是傷在律法不全上麵啊。就靠一部令律,就能治理好百姓嗎?這確實有問題啊。”梁可銘歎道。
“梁大人此話何解?律法越多,那不是對百姓管製得越嚴嗎?這世上從來都是人治而未聽說過有法治的,這象是本末倒置了。”朱熙問道。
“當時我也是跟朱大人一樣的想法,但現在卻不這樣認為了,人治,象王爺和文武百官,這一天能有多少的精力去辦這種雜事?真要這樣,那鳳林城也不會發展成這樣了,有了各種律法,百姓都按律法上所規定的行事,那不是省心得多了?誰敢越過律法規定範圍,那就按律治罪,誰也不能私判亂判。”梁可銘得意地笑道。
“那這跟商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啊,朱大人,鳳林的那部《商品公平交易契約法》就是專門為商人製訂的,裏麵就有對那些奸商們的處罰條例,一經百姓舉報查實,必定依律處置,絕不手軟,商人以賺錢為目標,逐蠅頭小利而不顧大義,所以千萬不能放任他們,超出承受的範圍,如果超過了這個尺寸,那麼整個社會就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