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青狼城(1 / 2)

一路南下,在胡力這個經驗豐富的沙漠向導的指引下,避過了數次小的沙塵暴,途中得到三個小綠洲的補充給養,風塵仆仆的數十人的商隊經過二十多天的長途跋涉,終於一腳踏進了青狼山脈。

青狼山果然如龍進康嘴裏所說一般,這是一片荒山絕嶺,光禿禿的山崖寸草不生,岩壁經千萬年的風吹日曬,變得黯黑一片,聳在大漠邊緣,但也為大唐國阻擋了風沙的侵襲。光禿禿的石山群中,有一條深深寬幾十丈的裂穀,這正是通往大唐的道路。

龍進康前幾天就得到了快馬傳報,就派出了一營兵馬到青狼山外迎接,迎接到趙嶽的兵馬如眾星捧月般護衛著,向裂穀內走去。

這條裂穀實在是長,裂穀時寬時窄,最窄處才四五丈,最寬處到達二三裏,越往前走,穀中開始出現在花草樹木,從石縫中滲出的岩石水積成了一條小溪,流向大唐境內,同時也滋潤著山穀中的百草綠樹。在裏麵足足走了二天時間,沿途的道路早就經過了整修,有兩輛馬車的寬度,趙嶽看得暗暗點頭,看來龍進康在這條道路上花了點心思,要行商先修路,這個道理看來龍進康是明白了,隻是不知道現在青狼城修建得怎樣了。

龍進康帶著青狼師的校官以上級別的軍官,出城五十裏,恭恭敬敬地把趙嶽和趙琳兒迎入了城中,趙嶽一進青狼城,就興致勃勃的拉著龍進康參觀這石頭城。

這原本荒涼之地,在龍進康的精心打造下,一座石頭城拔地而起,這是建造在青狼山穀口的城池,長形,城寬二裏,長達二十裏,對著沙漠方向,城牆隻有丈餘寬,五丈高度,建起左右兩座城門,城牆連接到兩側的山體上,使用的石頭全都取自兩側的山體,使得城外的山崖差不多成了垂直山體,想爬上山都沒有辦法,麵對大唐方向的城牆,二裏長的城牆寬三丈,高達十丈,石縫中用現製的水泥澆灌,並且還在加高加固之中,河道從中間引出,在城牆外挖出一條深二丈,寬達十丈的壕溝,這已經不能叫壕溝了,叫成護城湖還貼切些。

城外兩側的山崖頂建有哨樓,還堆放著檑木和巨石,從城內到山崖頂上還有一條能讓士兵快速上下的運兵道,如果有兵來攻,還未到城下,在兩側山崖上用檑木巨石攻擊就可以使敵兵損傷巨大,數裏長的垂直的山崖,跟本沒有辦法爬上去對他們進行攻擊。

城外二裏就開始是一片方圓數裏的平原,從青狼城到大唐的最邊緣的城市是戴河縣城和西岩縣城,路途不過二十裏,騎馬走得快隻一個時辰就可以趕到,隻是這兩個小城常年受到黑龍軍的搶掠,差不多成了廢墟,加起來人口也隻二千多人,還是那些年老體衰的老人,青年隻占了極少的一部份。

那條小溪始於沙漠邊緣,自西向東經過百多裏路,溪流已變成了一條小河,進入大唐就被叫成了戴河,戴河穿城而過,完全能夠供應數萬人的飲用,城內的原來的荒地,被規劃成了軍田,等以後建城完全後,駐軍可以在城內屯田種地。

整個城池是經過趙嶽規劃的,何處建軍營,何處建民用設施都經過計算後畫在圖紙上交給龍進康的。現在再實地考察,趙嶽發現原先的圖紙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道路規劃,河流改道,民用設施,駐兵安排等,都得重新規劃,幸好現在城內設施還未建設,現在造起隻有一座城主府,軍隊的營房用附近的原木搭建,沒有經過任何方式的裝飾,隨時要拆除重建。

城主府已落成,隻差粉牆裝飾就成了,所以趙嶽和趙琳兒等政府官員們都住了進去,成為第一批客人,而商人們則有專門的地方招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