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雍平府大戰(上)(1 / 2)

大宋史記:興平三年十一月末,南逆偽皇趙安命將軍趙奇渡河擊甘霖府,隔河抗之。城之北忽現三萬南逆,守城之五千將士舍死而拒之,阻南逆於城下,正幸之,忽遇天降巨雷,若山崩海裂之勢,擊城門,破,甘霖城陷,烏呼。。。。。。

----------------------------------------------------

甘霖府城被趙翼占領後,立即分兵出擊北方兵,當在河岸與趙奇作戰的北方軍得知甘霖府城這個大本營淪陷後,都亂成了一團粥,趙奇的部隊乘機渡過大河,與趙翼合兵一處,揮軍掩殺。

北方軍的大本營淪陷,又是兩麵受敵,已無心應戰,倉促間向東敗退,這一敗真的是兵敗如山倒,尚留的四萬多人在撤退時互相踐踏,死傷無數,再加上南方軍從後麵一路掩殺,滿地都是殘軀斷肢,汙血碎肉,盔甲兵械,等逃入甘霖府東百裏外的圖州城時,四萬多人被斬殺和逃散得隻剩下萬餘人。

南方軍一舉奪得富饒大城甘霖府,起出五十多萬兩白銀和大量的軍需物資,這一戰可謂是收獲極大。懂得收買人心的趙安也特地從豐慶府趕到甘霖府,撒出大把的銀子鎬賞士卒,反正這些都繳獲來的銀子,用不著心痛,又大大的感歎了火炮的威力,立即命領趙翼所部兵馬,攜帶著兩門火炮攻占崇明府,隻有占了崇明府,豐慶府、甘霖府和崇明府就成了一道防線,甘霖府和崇明府就象一把鉗子一樣,緊緊的鉗住東麵的長樂府,而豐慶府則是力量的源頭,支撐著在兩府的大軍。

兵貴神速,趙翼領命立即揮軍北上,在崇明府還未得到甘霖府落陷的消息時,就已經兵臨城下。崇明府因為不是飲馬河的沿河州府,隻是作為一個給養站的存在,所以隻留五六千守軍,對麵三萬大軍,他們隻能堅守城池,請附近府軍求救援,但趙翼卻不給他們機會,也不想硬碰硬的攻城徒耗兵力,拉出那兩門火炮對著城門就是一通狂轟,跟甘霖府一樣,最厚實的城門也經不起火炮的轟擊,城門在轟然一聲倒下後,三萬人馬便殺進了崇明府,在城頭插上代表南方政權的旗幟。

趙康一步走錯,一下子丟失了五個府的屬地,青州府和雍平府到了趙嶽的手中,石璜府、甘霖府和崇明府入了趙安之手,接到八百裏快馬急報的他氣得急火攻心當場吐血。

雍平府。

渡河攻擊雍平府西北軍,成功的吸引了西北軍的視線,加上保密工作做得好,趙文勝的十萬大軍順利的從雍河上遊繞過,快速的趕到了雍平府,在離城五裏處紮起了連營,除了雍平府城東河道口的十裏外,雍河流域都納入了北方軍的控製,麵對城外那交錯縱橫的壕溝,趙文勝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讓留守東岸的趙浩如部留下三萬人控製河道保護糧道,其餘的兵力渡過雍河移駐到雍平府城西,與趙文勝的大軍結起了連營,想辦法突破壕溝圍攻雍平府城。

城西被堵,與天梁城連通的陸路通道斷絕,這時碼頭已是雍平府的最後一條通道,重要無比,水兵旅撤到了天馬河,野戰炮也拉了十門分裝到幾條大船上,若這條通道被堵,城頭的火炮和河上的火炮可以交叉攻擊,最大限度的保護碼頭的安全,置敵人於炮火的打擊範圍之內,並且有時乘機進入雍河去攻擊一下北方軍的運糧船,也屢有斬獲。

隨著進軍的戰鼓聲,西北兩座大營一齊湧出的潮水般的北方軍,刀槍齊舉,大軍後麵還有兵丁抬著雲梯,拖著投石機、巢車和樓車,高喊著能讓人熱血沸騰的殺聲,逼近了雍平府城外的防禦圈。

城牆四周戰壕密布,能有效的延緩敵人的進攻速度,更有不少的地方還拉起了鐵絲網,這種帶刺鉤的鐵絲,任誰靠上都要被紮得皮破血流,得想辦法繞過。

麵對傾巢而出的敵人,洪天笑和孫元化兩人自然不敢安坐城中,都跑上各自防衛的城頭進行督戰,另一方麵,也是表示與士兵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精神。趙嶽也不會閑坐在城裏,他比這裏的任何人都關心,這可是關係到他的成敗之舉。

麵對數萬敵人,每門隻有三千人的防守力量確實太弱了點,三旅調防北門協助二旅,因為六旅是重裝騎兵,而南門因為了炮兵和水兵協防,就從南門的四旅抽調了兩個團的兵力趕到西門協同五旅防守。呼警聲一起,接到命令的各旅立即進入各自防守的戰壕,配合城頭的火炮對敵人發起狙擊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