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嶽微一沉吟,問道:“大家都說說現在這幾個國家最大的弊端是在哪裏?”其實這個問題趙嶽很早就跟他們談過,隻是他們當時並不明白。
還是趙豐豈有點記得,道:“各國的皇帝身上吧。”
趙嶽道:“是啊,就是皇帝,就是獨裁。一個皇帝的好壞,關係到一國民眾的幸福與否,大家都要聽皇帝的命令,按皇帝的命令去行事,住在深宮的皇帝到底能知道天下多少事情?能不能知道民間疾苦?這個是疑問,如果皇帝判斷錯誤,而沒有錚臣去糾正,那就被禍害國民。其實我們現在也在走獨裁的道路,大家都在按我的命令行事,但現在一時間又沒有辦法改變現狀,隻能請你們隨時的提醒我少犯命誤了。”
三個人連忙道:“主公(大哥)天縱英才,到現在都沒做過什麼不妥當的事情。”
趙嶽擺手道:“你們不用這樣奉承,我清楚自己的水平。不錯,我是比你們多了上千年的曆史知識,也看多了朝代變遷,但不代表我就永遠不會犯錯誤,一個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總有會老去的那一天,所以我把內政都交給了內閣來管理。”
何亦斌笑道:“主公已經深思熟慮過了,現在西北的格局就是以後一個國家的框架了。”
趙嶽道:“差不多就這樣,但有很多方麵需要完善,比如原來地方官吏都是學子通過科舉後安排下去的,現在地方官吏變成了民選,那麼學院裏的學生畢業後又何去何從?還有退伍軍人的人事安排,中樞六部文官們滿任後的安置,軍隊高級將官日後的安置等等,都是一大堆讓人頭痛的問題,艱苦創業,勞苦功高,這得為他們的後輩子安排好。我們才發展了二年時間,現在表麵看起來整個社會和諧,百姓熱情,但時日越長,各種會社問題就會日益的凸現出來,最最要緊的是某些高官就會借著自己往日的功勞,認為這個國家是他一手打下來的,開始肆意妄為,甚至魚肉百姓,不把律法放在眼裏。所以這都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未雨綢繆才好。”
趙嶽一段話讓三人都陷入了深思,趙豐豈沉重的道:“主公所慮及是,臣回去仔細思量思量。”
趙嶽道:“伯父辛苦了,政務上的事情我一想就頭痛,就交給伯父去做了。”
趙豐豈道:“臣自當領命。”
趙嶽道:“主要是日後勞苦功高的功勳們千萬不能委屈了,我覺得還是用分封之法好,按照各人的功勳,給予一塊封地。。。。。。”
趙豐豈急道:“主公不可,分疆裂土之法再不可行。。。。。。”
趙嶽笑道:“伯父休急,聽我把話說完。這分封之法自然不再象以前做法,稍作變通就行了。”
趙風極是關心這問題,問道:“怎麼變通?”
趙嶽笑道:“這跟二弟沒關係,二弟是皇族,以後擁有王位繼承,這分封之法隻蔭及功臣本人,與子孫無緣,現在我打個比方,比如伯父獲得了一個州的封地,這個州每年的財政收入劃出十分之一歸與了伯父養老,待伯父老去,政府收回封地,但伯父無權管理該州及任命該州官吏,隻能榮居於中樞,但有空也可以去該州視察並指點。這個方法你們想一下覺得如何?”
趙豐豈和何亦斌立臉上一片喜色,即答道:“臣無異議。”
如果這樣的方法,就沒有分疆裂土的危險,對能得到封地功勳們也是一種激勵,西北最窮的州,一年的財政收入最少也有十萬兩以上,每年分上十分之一的那就是萬兩銀子,如果能分封到更富裕的州,分到的銀子就更多,這如何不讓人高興?
趙嶽道:“這事日後有空就定下來,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大家再商量一下。二弟也不用擔心身後事,做大哥的一定會安排好的。”
趙風笑嘻嘻地道:“有大哥這句話,二弟就放心了,嗬嗬。”
趙嶽笑道:“我怎麼感覺象在分髒一般呢?”
眾人大笑,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這事就算過去,雖然沒有定下什麼明確的國策,但無形中把眾人的心擰在了一起。
和大唐國、望明國的生意現在是越做越大,這兩條商路上是一片的繁榮,除了暫時沒有進行火器的交易外,其它的全麵互商,帶來了滾滾的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