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經常斷章,難得今天有空,多碼了一章,也一齊發上,請看官們笑納。。。。

“大王的一席話,真讓小臣感觸良多,為何這樣好的辦法,這幾千年來就一直沒人能想到呢?小臣歸國必定婉轉的向皇上建議,必定不會讓朝臣起而攻之。”

“好吧,本王也就不多說了,先生小心便是。先生可否跟本王說一下這兩年來貴國事情?貴皇上正當壯年,也是英明聖主,必定有所改變吧?”

“嗬嗬,自從去年春與大王交好,敝國可得了不少的實惠,皇上也一力改革,去掉了不少的弊政,吏治還算得上清明,但與大王一比,那還是有天差地別之說,總歸是朝中掌有實權而頑固不化者眾,再加上皇族牽扯勢大,皇上雖銳意改革,但有時也舉步維艱,小臣真怕皇上功虧一簣,那時就前功盡棄了,還望大王能指點一二。”

“指點那是不敢的,這國情不同,處理的事情也就要不同的手法,本王也隻能送四個字,持之以恒。若真的阻力太大,那就隻有用另外的四個字解決,破而後立。”

“持之以恒,破而後立。。。。。。小臣一定轉告皇上,謝大王。說了這麼久的時間,小臣居然把正事給忘記了,真是該死,請大王恕罪。”講了這麼久,朱熙這才想起自己的來意。

“無妨,都是老朋友了,先一起述述舊也是應該的。”

“這是皇上親書的國書,派小臣前來轉交大王,皇上希望與貴國相約永為邦鄰,永世交好。”朱熙從隨從手中拿去一卷明黃卷軸,雙手高捧過頂,恭敬地送到趙嶽座前。

趙嶽立即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以示鄭重,然後接過那份國書。

國書交接儀式過後,雙方再次落座,場頓時輕鬆起來,國書交接就表示雙方達成了國書上共識,完全的成了盟國和朋友。

“謝大王真心以朋友相待,小臣還有一事需請大王同意。”

“朱先生有話但講無妨。”

“貴我兩國交往密切,生意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大,皇上想在鳳林城設一望明會館,常年派駐專人為商人提供更利,同也可聯絡貴我兩國事宜,駐員以三年輪任一次,這不知可否?還請大王示下。”

“你說的這不就是大使館嗎?望明國皇帝有兩下子,這點子不知道他怎麼想出來的。”趙嶽有點吃驚。

朱熙一看,以為這事要砸了,連忙起身道:“若大王有難處,那這事也就罷了。”

趙嶽笑道:“沒什麼難處,讓本王怪的是貴皇上居然想出這麼好的一個辦法,這真是好極了,本王是萬分的同意。索性更進一步,貴我兩國互設大使館。”

“大使館?請大王為小臣詳解。”

“大使館就是在一國京城派駐的常設代表機構,駐館主事人就稱之為大使,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麵的負責兩國關係,是本國皇帝在他國的代表,促進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關係,大使館可是非常的全麵,可比單純的會館更加有利與兩國之間的發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