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羅榮,我喜歡看莎翁的作品,那是因為我讚同他的觀點,人類是萬物的靈長,是地球上最適合存在的高智能生命……我以前和一名已經去世了的生物學教授探討過,如果要讓人類在自然界中能夠不靠機械,自然飛行,需要怎樣改造人類的身體。我和那位教授一起修改了人類的模型,我們縮小了人體內部器官比例,好讓人類骨骼變得更纖細中空以此減輕體重,我們還讓人的雙手長出扇麵形狀的羽毛以此來起到扇動空氣的效果,我們還把人類的脊椎骨拉伸,設計成流線型以此來適應飛行時的空氣流動,此外,為了讓人類在高空中能保溫,人體表麵還需要有絨毛狀物體……到了最後,我和教授發現,不管我們怎麼修改人體模型,想要讓人類能夠飛起來,鳥的形狀是唯一適合在地球上存在的形態。那之後,墨隆突然對我說,也許,人類也是唯一適合在地球上生存的智力型生物,哪怕是AI,雖然能夠短時間在生存上取得優勢,但是最後注定被自然規律打敗、淘汰……”哥蘿莉孜孜不倦地訴說著,眼裏充滿了懷念,似乎對他來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所以,你是說……人類就像鳥一樣,存在著某種無法被AI代替的理由?”
“是的。”哥蘿莉點點頭,“就拿人類來說,人類的五官布局是最科學的,人類隻有兩隻眼睛,是因為三隻眼睛需要更多視覺神經,那就要更多資源,人類的眼睛軸向對稱,是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形成立體視覺,人的耳朵有扇形的耳郭,這是為了收集聲音。人類之所以隻有四肢,是因為更多的肢體會占用更多的腦神經從而導致大腦營養消耗更多。而人類的大腦之所以是現在的體積,是因為受到了女性盆骨大小的限製,人類的大腦已經到達了自然智力的極限,人類的智力想要提高一點,就必須增大頭顱,但那樣就會導致新生兒難產,如果人類女性盆骨大一些,就會無法行走,但如果人類女性改成爬行,卻又會無法使用工具,生存力下降……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人類是大自然億萬年來篩選了無數設計圖後才製作而成的傑出作品。如果地球上資源枯竭了,機器文明走不上太空文明階段,那麼這種高耗能而且消耗大量金屬資源的文明是不可能長久的,最終還是會被人類給淘汰掉,機器人非常的理性,它們的思維是最經濟思維,為了延長生命,它們會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改造自己的文明,哪怕變回到人類文明,對它們來說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聽完了哥蘿莉的話,我感到內心受到了非常大的滌蕩和衝擊,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最後戰勝機械文明的並不是帝法那高超的戰術和無敵的戰鬥力,而是哥蘿莉這份對人性的執著。
哥蘿莉的手不小心滑落在了地上,手表裏的頁麵自動跳開,莎翁的作品集在虛擬的光幕之中羅列出來,而莎翁那穿越了數百年時空的話語就那樣躍然而出,漂浮在了空中: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