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想在這個市場裏成功,我們都必須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
“要時刻有風險意識,提醒自己,市場不可能永遠上漲,漲得越高,風險就越大,就越是要謹慎,提高止盈位的同時鎖定利潤。”
“同時,這個市場上成功的股民,往往會分倉操作,但大部分人股民卻過分貪婪,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一隻股票上。結果,大家都知道,很慘,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過於自信。”
台下一片寂靜。
都在認真地聽著,結合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心理,細細地體會著,感悟著。
周穎喝了一口茶水,刻意頓了一下,讓同學有個反思的時間。
然後繼續說道:“散戶或者一些機構投資者在參與市場過程中,除了會表現出剛才說的過於自信,有時候又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後悔和厭惡!”
“市場中的散戶,大多數散戶,包括我們在做的各位同學當中,在買賣股票的時候可能出現過這樣的情形。”
“比如,看中了一隻股票,本來價格是20塊錢,沒想到買入之後當天或者第二天就開始下跌,一直跌到18塊,跌幅達到10%,你看這個趨勢還沒走穩,還有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你堅持不住,就賣出了。”
“但是賣出之後當天或者第二天就開始漲了,剛開始漲你不敢買,等漲到19塊,你說再等等等跌到你賣出的位置再買,可能真的再次回調到18塊,但你又擔心繼續跌,就沒買,還要等等看,沒想到第二天的時候又漲起來了,又漲到二十塊,你開始有點後悔了,‘為什麼不早點買呢?’但又想著,要是再漲就趕緊買進,沒想到你在21的時候剛一買進就跌了,這時候你又開始有了厭惡的情緒,‘買進就跌,真是倒黴!’。”
“就是說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你同時具有了後悔和厭惡的情緒。”
“當市場大勢或者個股連續下跌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時候,大部分股民虧損在40%以上的時候,可能90%以上的股民都不願意看股票了,甚至對這個市場產生了厭惡心理。就像當前階段的很多股民,就是這樣。”
“持續性下跌,虧了,虧大了,不玩了!後悔自己來到這個市場,開始對股票產生厭惡,於是割肉出局,連股票軟件都給卸載了。你說多狠!”
台下又是一片哄笑聲。
“但是,往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也是股市或者個股即將見底的時候,這個市場的參與者中大多數人在熊市快要結束的時候離場。其實說起來挺悲催的。”
“原因是什麼呢?過度的悲觀、厭惡和沮喪會影響自己的思維,這也是經常見的一種投資思維,於是就把股票賣在地板上了。”
“股民都想在股市裏賺錢,但是靠自身的努力去尋找股市的周期,掌握股市漲跌、牛熊市轉換規律的卻少有人在。所以在股市裏賺錢的總是少數,而大部分都是虧損,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從眾,在股市裏‘羊群效應’要不得啊”
聽到周穎提到“羊群效應”,有同學以前也了解羊群效應,但想聽聽周穎的見解,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