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暮中的大唐帝國再次遭受致命打擊。垂涎中原肥沃土地已久的南詔過悍然犯境。經過初期的戰爭之後,中原諸侯終於認識到單靠自己的實力是很難和積蓄百年的南詔相抗衡的,為著共同的利益,本來懷有戒心的大人物們終於走到一起商討對策了。
荊南子午原,在激烈的爭論三天之後,眾人終於達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協議。此計劃中最重要的部分無疑是如何組織聯軍的問題,爭論的結果就是聯軍不設盟主,李朔從淮西派兵支援鄭注。張全義自河陽派兵支持方不凡、劉從諫兩人對付李師道與龍飛天,爭取早日收回長安,然後眾人合力對付南詔主力花無顏最終收複成都,並攻陷太和城,對他們還以顏色。這次研究算是比較細致的,即使遠在桂州並無動靜的龐勳也被計劃在內,這個光榮的任務就交到了趙憶叢的手裏,在這一點上眾人的觀點倒是出奇的一致。
當看到眾人那付輕鬆的神情時,徐之誥也頗有些驕傲,不論敵人還是朋友,趙憶叢在他們的心中都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起碼在能力上沒人對他產生懷疑。
本來這個會議的成果還算很豐富的,隻可惜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徹底打亂了眾人的部署,以至於連繼續談下去的心情都沒有,就匆匆返回領地。
遠在遼東的渤海國一向與張全義井水不犯河水,可是突然不宣而戰,幾十萬大軍眨眼間就殺進了幽州。而李朔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全沒考慮過的高麗國也趁這個機會開始發難,數千大船跨海而來。明眼人早已看出來了,這些都是早已計劃好的。南詔早已和這兩個國家取得了聯係,時機一到一起發難,有點要瓜分中原的意思。
逢此強敵,眾人哪還有心救助別人,隻是草草的說了句各自應付自己的敵人,在此期間眾人一致對外變草草散場,一場呼聲強烈的會議就像一場鬧劇一樣收場了。
天下如煮沸的水一片嘩然,人心渙散,一天之內數次驚恐,生怕不知何時敵人就出現在自己眼前,更可怕的是明知有險卻不知該何去何從,偌大個中原竟然沒有安全的所在了。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包含光州在內,市集依然熙熙攘攘,人流雖多並不顯得混亂,多數人的心境仍然平和如常,事實上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隻是覺得最近來這裏的外人似乎變的更多了。這也許是大山環抱的閉塞所在的一大優點吧
今天的趙憶叢打扮正式,穿起了多日不穿的官服,身後侍從成群,正站在府門外準備迎接一個貴客。這是見到蘇映雪的第三天,齊妙帶來了意料之中的消息,蘇強已經決定要和他麵談了。
這也是蘇家自到光州以後第一次表現的如此光明正大,出現在大街上人數最多的一次。事實上蘇家進光州的那一刻,就已經被劉晏知道了,其後雖然沒有阻攔或是騷擾他們,但暗中的監視卻一直進行著。精明的蘇家自然也知道有人監視著,可是既然是在別人的地盤,有這些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人家不知是敵是友,可能會做出什麼事來。
自從在齊妙的嘴裏知道了趙憶叢的身份,蘇映雪就表現的很熱烈。以至於齊妙替他擔心起來,不是像自己一樣被他那付偽善的嘴臉所蒙騙吧!那樣真可能讓人家得手哎,可是又不好明白的說出來。
與蘇映雪的積極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強的猶豫不定。雖然聽從蘇劍的建議來到這個避風港,可是蘇強始終對依附趙憶叢這個選擇有點懷疑。
首先就是對趙憶叢的狠辣手段有點忌憚,這些年來有關他的傳聞不時傳到自己的耳朵裏,蘇強很清楚的知道趙憶叢絕不是個善良之輩,說他雙手沾滿血腥也不為過。伴著這樣的人,自己的家人始終處於危險狀態,可能他一個不滿意自己就落得個滅族的下場。畢竟這裏已經不是自己呼風喚雨的成都了,而趙憶叢也不是那個對自己言聽計從尊敬有加的陳敬宣。
其次,他也對趙憶叢是否值得依附存在疑問。自己已經因為選錯了一個陳敬宣而吃盡了苦頭,落得個舉家流利失所的下場。如果外界傳聞失實,趙憶叢其實是個扶不起的阿鬥,性格偏又喜怒不定,那自己的苦頭可就更大了,恐怕後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