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義家對王之浩的話不是很相信,但王之浩表現出的不容置疑的神態讓他也有了一絲疑惑。在回去的路上源義家腦海裏不禁閃出“難道這是真的嗎?”,他想不出張笑作為更高文明的代表會欺騙他的理由。“如果我們掉個位子,我會主動去認一個窮親戚嗎?”源義家從個人經曆找不到張笑忽悠他的目的。
王之浩是隨同撒裏實驗室一起來流球的,雖然王先生並不怎麼看的上這些粗鄙之人,但張笑給他的報酬讓他說服了自己。在流球的日子裏,王之浩很是得意;雖然大家對他的學識究竟有多高深並不了解,但並沒有妨礙他在人們心中建立起一個飽讀詩書、智慧超群的儒士形象。另外王先生的一手好字也讓他的生活格外滋潤,基隆港絕大多數的店鋪招牌都是出自王先生的筆下。王之浩的物質生活已經達到了小康後,士人精神上的追求就開始顯露了出來;王之浩主動向張笑提出要開館授學,張笑對此也沒有表示反對。在張笑看來儒學對仁義道德的追求怎麼樣也不能說是一件壞事,也許儒學能讓流球百姓在精神上不至於成為無水之萍。
王之浩開館後對自己的成績很不滿意,流球百姓們越來越趨向實用主義的做事風格,使他們對王之浩教學的內容並不完全敬服。王之浩有時在自己內心裏也閃過“幹脆用簡化字來教他們聖人的微言大義”的想法,但出於自尊他還是沒有這樣做。就在王之浩對自己的學堂開始產生厭倦的想法時,張笑找到他的門上。
張笑在見了源義家後,就在想怎麼樣把這個送上門來的肥肉吃得徹底、幹淨和不留痕跡。他仔細的回想了前世留給他的記憶,經過一番計算後他去拜見王之浩。不能不說環境對人的影響力之大是難以想象的,張笑在這個商人家庭裏長大後,對於計算利益得失和把握人性的本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見到了王之浩後很輕易的就將王之浩引上了自己設定的方向,當王之浩聽說還有一支中華遺民保留著秦漢民風時,他的興趣就一下子被提了起來。
在見到源義家後,日本人的衣著禮儀讓王之浩更加確定了自己前麵的猜想。席間辯論當然是心中有中華傳統教育成果的王之浩會獲勝,他這兩天一直在史書中尋找自己想要的證據。
張笑當然沒指望源義家聽了王之浩的一番話,就讓自己回到中華民族大家庭裏來。他希望能在這個小矮子心裏埋下一粒種子,並在適當的時候發芽。“反正他要想知道流球的秘密,就一定會常和王之浩交流。我等的起!”張笑在心裏說。
至於源義家提到的日本內戰,張笑已經從黃祈風那裏得到了一些消息。“幾個領主之間三貓兩狗的小場麵,不過倒是可以讓保安團的人見見血,恩!是個好機會”張笑計算著怎麼樣才能在日本的內戰中獲取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