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者的整體造型和步行者類似,沒有腦袋,以球狀駕駛艙為身體,依然沒有擺脫原來那種“雞蛋長腿”的樣貌。不過和步行者比起來,探險者的駕駛艙呈扁圓型,主體向前突出,高度略矮於步行者。探險者的腿部要比步行者粗壯得多,因為使用了更先進的傳動控製係統,探險者不但可以平移,奔跑,甚至還能做簡單的跳躍動作,正因如此,探險者的綽號叫:跳蚤。
探險者的編號是ISU-152,屬於su-76步行者的替換類型機甲。當初步行者因為屠殺平民事件形象大損銷量銳減,但是俄國軍火商並沒有就此放棄低端市場,因此他們推出了更先進的換代機甲:探險者。
與步行者一樣,探險者依然以物美價廉作為自己的首要賣點。製造商們在壓縮成本降低售價的同時,總結吸取了步行者的許多經驗教訓,為探險者加添了液壓減震裝置,以避免探險者成為機甲戰士口中的第二個“蕩婦”。
不光如此,探險者在火力上也進行了極大的加強。除了原有的駕駛艙中心的重機槍外,探險者在駕駛艙左右兩邊各安裝了一截很短的機械臂,在機械臂上架設著5.45毫米口徑的AK74突擊步槍。AK74配備了超長的卷式子彈鏈,這些子彈鏈一卷足足有兩千發,按照AK74的理論射速每分鍾700發來計算,一挺AK74能為戰場帶來接近三分鍾的火力增援,而在實戰中一卷子彈鏈最少能堅持五六分鍾。(在戰鬥過程中肯定不會讓槍支一直保持連射狀態不停歇,因此實戰中的子彈消耗量要比理論射速低。)
盡管AK74屬於小口徑突擊步槍,不過由於該槍子彈使用了空心彈頭設計,因此子彈射入人體等軟目標後,會迅速的翻滾碎裂,帶來極大的殺傷。因此人們稱AK74是發射“毒彈頭”的突擊步槍。
除了突擊步槍外,在探險者的駕駛艙上方,還加裝了一個發射平台,平台上按左中右焊接了三個導彈架,可以用來發射火箭彈和導彈。因為探險者裝備上導彈以後,從遠處看就上頭頂上長了三根粗粗的頭發,因此華夏人又給探險者起了另外一個綽號:三毛。雖然探險者的“頭發”稀疏,可正是因為有了這“三根毛”,探險者才具備了攻擊殺傷其他機甲的能力。在許多次戰役中,裝備探險者的軍隊將探險者五六個編為一組,用導彈集中攻擊一台機甲,從而硬是用廉價的探險者重創了敵方價格昂貴的中高級機甲。
雖然探險者依然是沒腦袋,但是比起隻剩兩條腿的步行者來,探險者最起碼還多兩條胳膊,因此武墨勉強還能接受自己的新機甲。唯一令武墨擔憂的就是,探險者的綽號實在是不怎麼樣,萬一自己用探險者闖出了名頭,人們會不會又叫自己“跳蚤男孩”或者“三毛男孩”呢?這兩個名號也不比“蕩婦男孩”強多少。想想自己的老爸:“軍魂武虎元”,叫出來又響亮又威風!武墨覺得自己實在是丟老爸的臉......